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存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胀的风险。
文章指出,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加强对投资新开工项目的控制,从紧把握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维护金融稳定。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它紧缺商品的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物价上涨预期。同时要增加对因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众的补助。
能源产品价格续升
中国的通胀越来越严重,据商务部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生产数据市场价格呈止跌回涨态势,能源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在商务部对全国生产数据市场价格监测的112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下跌产品仅有21种,占18.75%。农资、能源产品、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建材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20#燃料油、农用柴油、0#柴油价格涨幅居前,分别较前一周上涨5.7%、4.3%和4.3%。
福布斯:中国告别廉价时代
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31日发布一篇题为《战胜中国》文章说,中国已经走出了廉价时代。新华网引述《环球时报》报道,这篇文章指出,过去10年中,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工厂几乎以一种无视经济规则的方式运营,享受停滞不前的工资、口岸附近充足的土地和看似无限多的顺从劳工。包括慷慨的税收减免在内的激励机制,使普通的市场经济调控手段发挥不出作用。低价虽让中国产品在许多领域都赢得统治性地位。但是,这种幸运不会持续下去。
亚银料中国今年通胀5.5%
亚洲开发银行2日发布的《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指出,由于中国预计采取更加严格的货币政策、外部需求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为08年的10%和09年的9.8%。
报告还警告,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也面临加剧风险。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幅度分别达到7.1%和8.7%,亚行预计今年中国的平均通胀率将达到5.5%,这一指标比去年底亚行预测的3.8%高出很多。
庄健指出,中国政府在今年预算中安排了5,625亿元的支农投入,近期又追加了252.5亿元加大对农业的扶持,这一举措抓住了缓解通胀压力的要害,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更加重视是解决通胀问题的关键。
中央力抑通胀 严控粮食出口
中国政府网1日公布《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从10个方面部署今年国务院的主要工作。此间政情分析家指出,《要点》用了很大篇幅,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国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既承认了中国存在通胀的事实,又给出了严控粮食出口等抑制通胀、避免通胀引发激烈社会冲突的具体办法,透露出中央因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决策思路更趋稳健,更加强调均衡发展的新动向。
中国著名发展战略专家、《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武建东指出,中国进入全面通胀时代已成事实,虽然还有少数人不愿意承认,但这需要各方尤其是中央高层的务实面对。武建东还指出,此次《要点》还特别强调,要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另外,还强调要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严格控制粮食、化肥、煤炭等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等。此外,《要点》还提出,今年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