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铜阳极板生产企业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2025年04月27日 10:8 8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郭沛宇
为增强我国铜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再生铜阳极板生产与铜冶炼企业建立更长期稳定的协调机制,4月25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举办的再生铜阳极板生产企业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健出席研讨会并作总结讲话。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重金属部主任段绍甫重点介绍了中国铜工业基本情况、中国铜材进出口与消费趋势,以及铜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未来展望。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刘巍主持。
王健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研讨会各企业从更高的站位,交流探讨了再生铜产业存在的产能低水平扩张、原料竞争、税收“反向开票”、产业协同等问题,通过此次交流与研讨,必将对落实《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我国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就推动再生铜产业发展,王健强调了3点内容:一是需要充分认识再生铜产业的发展前景,坚定未来发展信心。随着“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大力支持,再生铜产业的规模预期将持续扩大,其对铜产业资源保障的贡献也将日益显著。二是需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面临的短期冲击,做好应对措施。企业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正常生产经营,以确保我国铜产业稳定健康。三是需要充分认识到产业协同的重要作用,加强上下游合作。特别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铜冶炼企业在产能提升与投资方面需持谨慎态度。
会议邀请了江西鹰潭、丰城,湖南汨罗等产业园区,以及近20家再生铜阳极板重点生产企业代表,重点围绕铜产业供需趋势研判、再生铜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再生铜阳极板生产企业与铜冶炼企业交易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与铜冶炼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展开充分交流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形成5点共识。
一是再生铜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铜工业原料安全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24年,我国再生铜产量445万吨,相当于减少铜矿开采量8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5万吨,为铜工业产业链安全和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会企业认为,中国再生铜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不断升级生产装备和工艺。
二是鼓励产业协同,与矿铜冶炼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品质、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协作,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优化交易模式和结算方式,推动产业链共同进步,提升我国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理性评估新项目投资决策,防止产能无序扩张。鼓励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强化品牌意识,追求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
四是建议增加进口再生铜原料品种,拓展原料供应渠道。中国市场对再生铜原料需求旺盛,建议有关部门允许更多种类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的进口,帮助企业实现原料来源多元化,缓解外部因素对原料供应的影响,保证铜工业供应链稳定。
五是呼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希望国家尽快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和“反向开票政策”实施细则,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壁垒,促进废铜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