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青年郭纵、陈飞飞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25年04月16日 9:46 1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先锋人物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公布了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央企业入选者名单,矿冶集团共有两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于2015年启动,是一项国家级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矿冶集团将继续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团结带领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创新自信,弘扬科学家精神,锐意开拓进取,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表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郭纵: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22年至今就职于矿冶集团冶金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有色金属萃取剂研制及萃取工艺开发。入职以来,参与国家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矿冶集团青年基金1项、企业项目4项。自主设计开发了1项新型镓锗专属萃取剂,并初步通过现场验证;研制了1项复杂溶液环境中医用同位素99Mo高选择性萃取剂以及1项硅胶基钼铼选择性吸附剂。获矿冶集团科技进步奖1项,曾获得2024年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近5年内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SCI 7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
坚持让“实验室成果跑进车间、先进技术走出国门”的科研理念,针对半导体行业关键金属镓锗协同提取技术瓶颈,用技术突破啃下“硬骨头”,研发出BGYW特异性镓锗萃取剂,较传统产品溶解损失率降低90%,镓锗萃取率达到98.5%以上,获冶炼企业认可,助力保障稀散金属资源供给安全;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巴斯夫、埃赫曼合作的红土镍矿高效提取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500kg/d的高压浸出连续试验,在加压浸出领域树立标杆,与国际化工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形成先进冶金技术的示范效应;作为研发负责人,完成南非THAKADU工厂硫酸镍连续萃取精制技术开发项目,帮助企业解决硫酸镍产品中镁含量超标难题,试验成果已实现工业化转化。
心得体会
郭纵:科研征途是认知边界的持续探索,传承与突破并重。将以执着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研究成果,保持“学习、反思、突破”不断循环,同时要敢想敢做,花时间做有意义的、影响长远的事,静下心来参与到百年未有的科学革命之中。以前辈们传统冶金药剂成果数据库为基础,协同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力争药剂分子设计开发方法转型,在关键材料、核心工艺领域持续突破。
科研没有捷径,唯有用成果说话,以创新创效挺膺担当,用实干奋斗定义青春!
陈飞飞: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2018年至今就职于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浮选装备研究、设计和工程转化。入职以来,主持矿冶集团青年科技创新基金1项并获滚动支持。主持企业横向项目5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获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进步奖3项,矿冶集团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文章20篇,授权专利13项。
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研发中国最大TIF-50为代表的系列钛铁矿专用浮选机技术与装备,实现钒钛资源装备大型化应用;参与提出“高剪切预矿化调浆+高紊流浮选+低载荷泡沫输送”技术架构和能量耗散相似的设计方法,开发出微细粒浮选装备,应用于磷、钛、萤石等微细粒矿物回收,形成示范效应。作为团队核心骨干,开发容积0.15~30升LFM型实验室系列浮选机,提升我国实验室及中试浮选设备技术水平;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开发浮选过程原位测量仪器仪表,实现浮选动力学参数全流程诊断与监测,助推浮选装备智能化发展。
心得体会
陈飞飞:科研是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既充满挑战,也带来深刻的成就感。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严谨的科研态度、辩证的科研思维,但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向身边优秀的团队学习,团队中每个人都激励着我不断成长。浮选装备应用场景在矿山企业,牢记将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的嘱托,跟随前辈们的脚步,深耕一线,构建不同矿物浮选回收的认知体系;浮选装备的性能保障是设计质量,聆听设计大师的教导,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精益思想,强化设计能力;浮选装备的成果转化必须关注市场需求,做到眼里有市场、心中有反馈、手里有行动。唯有不断学习,加深对多领域的理解,坚持创新的长期主义,才能在科研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推动技术进步。
作为新时代矿冶青年,我将牢记使命任务,紧紧立足矿冶集团核心功能和职责使命,秉承矿产资源智能、绿色、高效开发的信念,锚定选矿装备技术世界引领的愿景,为建设世界一流矿冶科技集团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