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创新成果推广交流会在唐山召开

2025年04月14日 10:9 8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为建设“好房子”加快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

首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创新成果推广交流会在唐山召开

4月9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唐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中国二十二冶、河北钢结构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创新成果推广交流会在唐山召开。交流会以“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宣传推进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成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中国五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冶集团董事长,中国中冶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武振;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翟增军;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四级调研员史洁;河北省政府参事高俊钊;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强;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级领导宋向党;唐山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宇,副市长刘浩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王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王自飞;中国二十二冶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斯浪等出席会议。

陈建光表示,中国中冶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也是国内最早进入钢结构行业的建筑企业之一,在钢铁冶金先进工艺、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大批创新成果,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钢结构产业“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链条、定制化绿色智能整体解决方案。此次交流会不仅为行业发展搭建了创新成果转化的“高速路”,更将凝聚全产业链合力,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注入强劲动能。中国中冶将与多方加强交流合作,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质为钢结构建筑产业创造一流的价值,携手促进行业繁荣发展,共同书写钢结构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刘浩峰表示,近年来,唐山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领航定向,做大做强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其有支撑钢结构建筑发展的产业基础、推进钢结构住宅建设的试点经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广阔市场。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唐山、支持唐山,推动唐山钢结构产业发展壮大。诚挚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深入考察,推动钢结构产业在唐山布局、创新技术在唐山转化,打造钢结构建筑的唐山样板。唐山将拿出最好资源,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环境,全力支持钢结构产业项目快落地早见效。

夏农作题为《产业协同创新引领促进钢结构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指出要把握“好房子”建设机遇,深刻认识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重大意义;健全完善钢结构建筑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提升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创新成果应用,激发创新活力,以守正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钢结构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产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致力于构建钢铁—钢结构—建筑—房地产的产业融合生态圈,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和协同创新,力争在钢结构建筑提质增效方面有所突破,为建设“好房子”贡献钢铁力量。

启动仪式上,王珂、翟增军、张强、宋向党分别发言;武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郝际平分别作主旨报告。来自政府、协会、企业的23家单位分别围绕钢结构产业发展作创新成果报告,其中,中国二十二冶分享了《“快·绿·智”中冶钢结构好房子的未来建筑公式》和《钢结构数字化应用实践与探索》创新成果。其间,中国二十二冶举办了钢结构建筑产业链产品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多家企业钢结构建筑产业链相关创新成果和产品。

加快发展钢结构建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建筑业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次会议的召开不断深化了钢结构建筑上下游产业合作和融合,进一步促进钢铁—钢结构—建筑产业链的升级与变革。

此次推广交流会期间,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一座地上总高3层、总建筑面积1867.10m2,建筑总高16.3m的新型建筑,仅用20天就完成建设与室内装配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展现在参观者面前。这也成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好房子”绿色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国二十二冶作为扎根唐山的钢结构领军企业,将继续以创新为笔,在钢结构领域持续深耕智能化建造技术,引领行业革新,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与行业伙伴一起共同推动钢结构技术的普及与提升,让钢结构成为未来城市的绿色脊梁。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钢结构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500余人围绕钢铁冶金先进工艺、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等内容展开探讨,以共同推进钢结构建筑与钢铁产业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