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开 向新提速——中铝山东企业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侧记
2025年03月17日 10:11 91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张开亮
中控操作人员紧盯生产运行参数情况。
巡检人员测定物料管道温度。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025年以来,面对铝土矿价格攀升与氧化铝价格下探的双重压力,中铝山东企业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昂扬姿态,奏响冲刺首季“开门红”的奋进乐章。该企业上下锚定“新中铝”建设目标,秉持“以一为基、勇争第一”的价值追求,围绕“极致成本管控”核心任务,从设备升级、指标优化、党建引领等多维度精准发力,动态优化五个专项行动5.0,一幅只争朝夕的奋斗画卷徐徐展开。
双轮引擎驱动极致降本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极致降本成为中铝山东企业突围的关键利器。该企业把氧化铝生产系统作为降本增效的主阵地,通过设备升级与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新突破。
设备升级改造是极致降本的重要一环。氧化铝生产系统运用预知维修、计划检修等科学手段,显著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大幅提升了运行效能。在分解工序,对不锈钢立盘扇板升级,使用周期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半,年节约滤板采购费用达9万余元;对皮带滚筒结构升级,年节省备件及检修费用1万余元。此外,进口材质旋流子、高压开关柜、电动阀门等设备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强了设备稳定性,为极限降本筑牢了坚实基础。
精细化管理则是极致降本的另一大法宝。针对矿耗过高的痛点,氧化铝生产系统创新推出“五化”管理模式,即“矿石管理前沿化、精细化,使用科学化、模型化,配料自动化”。这一模式如同精密的生产指挥系统,让生产流程更加高效有序,配矿指标得到有效稳定,单台磨机产能提升10~20吨。在配料工序,每天根据矿石成分精准修正配料模型,确保生产流程始终保持高效运行。
双向奔赴助推指标优化
指标优化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中铝山东企业加快数智化及集控信息化建设,建成投用大型集中控制中心,将氧化铝、精细氧化铝等生产系统的各个中控操作室逐步集中于此,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强化了各生产单位、工区、岗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实现了生产效能的最大化。
氧化铝厂密切跟踪配料指标控制优化措施,对发现的指标波动问题第一时间分析并解决,确保循环效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优化。新材料公司深化产销协同机制,精准施策优化生产运行参数,积极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确保产品高效生产与市场无缝对接,保障满产满销。热电动力厂强化“五个专班”运作,聚焦全要素对标管理,以时效、质效、实效为导向,及时解决并优化炉机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矿业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实施设备改造,使硅铁粉日产量突破6000吨,赤泥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赤泥综合利用量和利用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氯碱厂高度关注生产装置运行情况,通过动态调控液化机组运行方式、灵活调整风机运行数量、及时切换低功率电机,每天节约动力电耗1000余千瓦时。
党建引领聚力共赴前程
在冲刺首季“开门红”的征程中,中铝山东企业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全员发扬“拼刺刀”精神,强化问题导向,争分夺秒保障项目进度,攻坚克难破解生产瓶颈,为生产经营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企业两级党委通过年初职代会、每月经济活动分析会等平台,深入研判当前严峻形势,明确首季“开门红”目标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系统部署和思想动员,有效激发了全员斗志,进一步坚定了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信心。
在项目建设一线,党建引领彰显出强大力量。企业两级党委班子成员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指导工作,围绕施工安全、进度和质量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各类难题,全力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见效,确保实现“三达”目标。在400吨高效节能蒸发器项目施工中,以党员骨干为主的项目组坚持督促指导,每周组织安全综合大检查,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每天下午4点准时召开项目推进会,总结当日工作,部署次日任务,全天候保障施工质量与进度。
在生产建设一线,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合力破除生产瓶颈。氧化铝厂精制车间党支部组织经验交流会,分享沉降槽操作经验,为稳定沉降槽操作、减少助剂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材料公司精炼工区党支部聚焦生产现场治理,集中对设备进行全方位调整、紧固、润滑及防腐,确保了设备稳定运行。
奋斗正当时,登攀再启航。中铝山东企业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不负春光,开好头、起好步,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高端精细氧化铝企业和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