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钛业:一块“海绵钛”背后的科技密码

2025年03月06日 11:29 10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镁钛   作者:

近日,笔者走进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遵义钛业”),各个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奋力冲刺一季度生产目标任务。

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中控屏上能看到400多个监控场景,可以远程操控生产作业;选品区,工人们正对颗粒状海绵钛进行人工去杂;成品区,行车正将一桶桶成品海绵钛搬运至货车,送往全国各地;展厅里,钛合金登山杖、自行车、眼镜框等各种各样的钛及钛合金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据遵义钛业董事长单戟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海绵钛纯度达到99.99%,可用于生产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如此珍贵的基础材料,是在科技创新驱动下,通过系列化学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

长期以来,由于“还原蒸馏”这一生产海绵钛的核心工序一直是2吨/炉、5吨/炉和8吨/炉,这些小型设备严重制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攻克这一难题,遵义钛业自行研发出12吨/炉倒U型还原-蒸馏联合法制取海绵钛生产工艺及设备,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突破”,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看似简单的还原蒸馏过程,却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遵义钛业的还原蒸馏车间,精四氯化钛与金属镁在还原蒸馏炉中进行还原蒸馏,得到海绵钛坨、氯化镁,钛坨经过切割、破碎、挑选后包装得到海绵钛产品。

氯化镁“趁热打铁”返回到电解车间,经电解重新生成金属镁。这样一来,工业生产产生的热量还能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热的氯化镁循环到电解车间,电解效率可以提升至75%以上,这样大大节约了效能,降低了成本。”遵义钛业总经理助理朱卫平说。

降本增效提产能,从高端海绵钛、高纯钛粉等各类基础材料到钛合金等钛材,从航空航天等钛产品应用到日常用品,遵义钛业狠抓钛深加工补链,加快推进基础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遵义钛业已具备年产海绵钛2.4万吨、四氯化钛4.5万吨、金属镁1万吨的产能。

“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制造环节的节能降耗水平。”遵义钛业技术发展中心主任梁强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遵义钛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目前,遵义钛业拥有专利283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51件,发明专利32件。通过科技创新,遵义钛业已逐步形成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运用、科研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技术创新新模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