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应用解顶管施工难题
2017年04月27日 8:44 41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李 颖
随着顶管技术的发展,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顶管顶进工程日益增多。上海市重点工程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工程,具有超大口径、超长顶距、超深覆土和安全风险大等特点,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用科技创新不断拓展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让一条条输水管线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血脉。
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顶管施工的技术难题,建设者们积极运用三维虚拟仿真系统、远程高清摄像系统、自动注浆系统三大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设者们采用B/S系统构架,使用3DMAX建模、JAVA后台开发语言、Unity3D三维虚拟开发引擎、SQL数据库,开发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顶管施工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在施工前,建设者们利用该系统,以顶管施工工程作为展示对象进行概况展示,按照工程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以时间为控制轴,实现了工程施工进度的互动操作演示功能,在未开工情况下就成功掌握了施工各环节的具体时间节点。在施工中,建设者们利用该系统,对泵运行、冲水、机头顶进等设备进行动态模拟,实现了沉井施工及顶管施工过程中主要工序的三维虚拟自动演示,使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能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确保了施工中难点的提前预判和技术控制。
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项目部还率先在全标段引进了远程高清摄像系统,实现施工现场24小时远程监管,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即可全面掌握工地的作业情况,彻底扫清管理死角,对全面掌握项目施工进度、抓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防范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施工顶进过程中,为减少地下顶进时泥土对顶管的阻力,建设者们在使用新型浆液减阻的同时,研发了一套自动注浆系统,改变了过去人工注浆减阻作业施工长、管内施工安全性差的局面,建设者只需在管道外通过计算机操作,就能控制注浆速度和数量。
通过信息化施工技术的运用,在整个顶管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完成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钢顶管顶进,成功穿越了松蒸公路、古松市河、沪杭铁路等“障碍物”,在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10个标段中率先实现全线贯通。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