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与现实——德国“工业4.0”再思考
2016年10月04日 7:48 3542次浏览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严 锋
|
关键词:标准、策略、技术、安全
首先,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主导未来世界的工业标准之争。美国互联网和软件业发达,因此提出工业互联网标准,试图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希望从硬件出发打通软件。中国是制造业和互联网大国,同时拥有推行工业标准所需的庞大市场,应从早期介入,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并在对外经贸合作中推介“中国标准”。
其次,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工业4.0”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在德国最具竞争力的工厂,目前也只是局部实现“工业4.0”的应用。“工业4.0”是具备基础条件的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但不是竞争力的唯一来源。根据世界银行和通用电气公司的一项统计预测,“工业4.0”将影响46%的全球经济。中国人多地广,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有的还停留在工业2.0时代。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引进先进解决方案或寻求弯道超车;条件不成熟的则要立足现实,寻找更符合自身需求、更经济的转型升级方案。
再次,掌握核心技术的才是王者。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归根结底就是要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如何集中力量在诸如芯片、精益模具等一些尖端制造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如何珍惜和更好地充分利用本土创新,都是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最后,始终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智能化时代数据高度互联,如何确保数据或信息安全被认为是实现“工业4.0”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不仅在企业层次,在国家层次更是如此。
展望未来,“工业4.0”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理念从提出到实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到最后出现的已经完全不是最初设想的东西。尽管“工业4.0”或缺乏颠覆性的技术支撑,但渗透其中的全新理念有可能在未来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这或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浪潮已经汹涌而起,失之交臂者将会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和呼唤弄潮儿的时代。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