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成为完全的卖方市场 今年累计涨幅超过60%
2008年06月04日 10:19 18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影响硅铁价格的主要包括供求关系、成本推动、产业政策调控以及奥运会环保要求、自然灾害频繁等多重因素,笔者认为,产业政策和供求关系对硅铁产业的发展和硅铁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决定意义。
市场准入门槛提高
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一再修订,市场准入门槛明显提高。硅铁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吨硅铁冶炼需要8500度电),而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紧张,因此,2008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再度修改并提高硅铁行业准入门槛,要求现有硅铁企业和拟投资企业必须达到在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水循环利用方面的严格要求,例如硅铁生产要求FeSi75能耗≤8500KWH/h,主元素回收Si≥92%,水循环利用率≥95%,电炉烟气回收利用硅微粉SiO2≥92%。这些明确的数量达标要求已经或正在作为限停生产线的标准。
严格的行业执法正在逐渐落实。随着中央调控政策的变化,近年来地方政府在转变经营执法理念,2005年以后,硅铁行业实际新增产能不多,相反,在淘汰落后、环保要求不达标的整顿方面却在逐步落实。2008年2月20日,发改委公布第二批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淘汰企业名单,其中内蒙古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生产企业达到45家;2008年3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全区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和未达标企业的通报》,对节能未达标的10家企业公开批评,这些企业在奥运会前后限产或停产的可能性很大,其中就有硅铁产能达15万吨、全国排第二位的鄂托克旗三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硅铁产能2.5万吨的乌海市新世纪铁合金有限公司。
全球供求失衡状况延续
自然灾害加剧行业供求不平衡,优势企业将迅速成长。铁合金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2008年1季度我国铁合金累计生产414.07万吨,同比增长14.6%,其中排名前五位的省份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3%。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发生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铁合金行业影响较大。另外,国家在淘汰落后、严格环保节能准入门槛方面措施严厉,各地方政府已经关注绿色GDP,这为达到行业准入门槛的优势企业创造了条件。例如鄂尔多斯(600295行情,股吧)电力冶金公司,目前产能达到55万吨,在能耗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以及废物排放回收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目前行业准入标准,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较好。
短中期内硅铁产能不可能大规模扩张,硅铁供求将出现新的不平衡。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国家这些年生产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据统计,2005年以来西方世界的产量每年以大约10%的速度递减,如2006年不含日本的西方世界产量为96.3万吨,较2005年的107.8万吨产量下降10.67%。但是,西方世界对硅铁的消费增长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如2006年不含日本的西方世界消费为208.8万吨,较2005年的190.5万吨消费量增加9.6%;2007年又较2006年增长9.72%。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在高油价和能源紧张、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不可能增加高耗能的硅铁产能,相反,在这一减一增的情况下,还需要加大向中国这样的硅铁生产大国寻求硅铁资源的脚步。
而据对国内产业政策分析,短中期内我国增加硅铁产能的可能性也不大。笔者认为,我国硅铁产能将基本维持在目前水平上,即使以后钢铁等冶金行业继续扩产、需求增加,短中期内我国也只能采取减少出口、增加内需的办法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这势必影响全球硅铁供求新的不平衡。
生产成本刚性上涨
生产硅铁的主要原材料煤炭、电力、铁屑上涨或预期上涨,增加了硅铁企业生产成本。例如用于发电的电煤价格2008年以来已经上涨超过40%,炼硅铁的兰碳与市场焦炭价格涨幅相当,大约50%。目前煤电联动的呼声较高,在实行区别电价(对于硅铁冶炼企业实行较高电价)基础上,电力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的要求。
目前完全是卖方市场
受全球硅铁资源的稀缺性和季节性采购旺季的拉动,硅铁市场价格近年来一直呈现走高的态势。从统计数据看,每年的4-8月硅铁价格一般会呈现持续走高的过程。但2007年年底以来,硅铁价格打破了这一常规,硅铁价格自2007年11月企稳上涨以来就一路走高,近期更是加速上扬。例如FeSi752007年11月初报价为5500元/吨(含税),到去年年底报价为5750元/吨(含税),到2008年5月20日报价为9250元/吨(含税),今年累计涨幅超过60%。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目前硅铁生产企业脱销,除了以前大客户以外,基本上采取现款提货,硅铁市场目前完全是卖方市场。
硅铁产品出口近年来呈现价涨量跌的走势,主要是硅铁资源紧张,优先满足国内需求。以出口日本为例,2008年5月20日FeSi75FOB价格为1650美元/吨,较2007年底价格上涨接近75%。
鄂尔多斯集团下属电力冶金公司目前拥有硅铁产能55万吨。(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