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差钱” 融资难题待解

2015年04月10日 8:55 22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产品质量不高、投资风险大、周期与融资不匹配、信贷政策发展滞后……长期以来,融资问题严重阻碍我国光伏行业发展。专家认为,未来,要充分运用好保险产品的“定心丸”作用,并且在拓展融资渠道上下功夫
  严重阻碍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有解吗?近日,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的号召下,中民新能、保利协鑫、民生银行(10.05, -0.07, -0.69%)、华能天成租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鉴衡认证等18家机构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将加强投融资机构和企业有效对接,进一步缓解我国光伏电站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融资成本较高,同样建一座光伏电站,欧美国家的融资利率在3%以下,而我国则高达8%甚至10%。”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告诉记者。
  除了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产品质量不高、投资风险大、周期与融资不匹配、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发展落后于行业发展等都是造成光伏电力行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韩庆浩表示,融资机构评估项目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发电收入的稳定性。如果电站建设质量存在问题,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是一票否决的。
  光伏发电需要至少20年的服务周期,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也要保证电站的质量,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质量监督体系。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透露,目前能源局已经和认监委、工信部建立了检测认证制度,今后会进一步加强检查和监督,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和技术创新。同时还要开展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让社会全面了解光伏发展情况。
  除了质量监测,保险是光伏电站按照预期营运的重要保障,保险产品的开发也将给金融机构提供一颗“定心丸”。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副局长郝耀说,通过项目投融资促进保险市场积极创新,引导、培育我国市场的发电量险等保险产品,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重担保、难融资的问题,释放企业的担保资源,实现风险分担。
  保障机制健全之后,还需要在拓展融资渠道上下功夫。郝耀介绍说,目前国开行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信贷资产已超过3000亿元,具有证券化的条件,可以依托现有的经验结合清洁能源相关资产,以资产证券化手段筹措专项资金,定向开展光伏发电项目融资工作,通过该手段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并吸引全国范围内投资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资金应用于光伏行业,加大对行业的支持力度。
  “和大企业比,由于资产少、项目小,中小企业投资光伏电站在融资上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未来可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项目打捆的商业模式做一些融资产品,较为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建议说。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