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桑田 探秘山西地质博物馆

2014年05月22日 16:17 57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恐龙是怎么消失的?植物是怎么变成煤的?古人如何测量土地……今后,只要到山西地质博物馆逛一圈,看看展厅,听听解说,上面的一切问题就都会有答案了。5月18日,山西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标志着山西国土资源宣传有了新阵地。
  8年建设,尽心竭力
  山西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的省份。然而此前,由于种种原因,该省却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地质博物馆。为了能够长期宣传国土资源的国策国法,正确普及地球科学和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全面展示山西独特的资源魅力,几年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开始了山西地质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周继鹏回忆说,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努力下,2006年,山西省政府将该项目列为了该省文化事业的“六大项目”之一,并落实了建设资金和项目选址,确定了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
  2007年3月1日,山西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建设中的山西地质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总投资1.5亿元,预计建设工期为18个月。当年12月2日,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缓缓起吊,山西地质博物馆主体工程在紧张施工8个月后顺利封顶。
  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山西地质博物馆进入了化石收集、馆内布展阶段。为了建设山西地质博物馆,展示山西的地质遗迹和美好风光,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和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于2008年共同举办“山西地质遗迹”摄影大赛。同时,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向社会各界发出了向山西地质博物馆捐赠标本的倡议,对社会各界收藏的古生物化石、蛋类化石、岩石、宝玉石、矿石及地质构造等标本进行了大范围的收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建功、副厅长王晓立等更是尽心竭力,多次深入大同、晋中等地对动植物化石、典型的矿产品样本进行实地察看。
  经过8年的筹建,总建筑面积约31000平方米的山西地质博物馆终于全面完成。据了解,山西地质博物馆的建筑理念是“天圆地方”。下部方形建筑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上部扁圆形展厅外形似“玉璧”横空,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与地质元素有关的“珠联璧合”。更奇妙的建筑设计是大厅中央巨大的球形“穹幕影院”,其内部可以容纳百人同时观看高科技全景科幻电影。这是目前国内首个混凝土结构的球形影院。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