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几个问题
2014年05月11日 10:10 7253次浏览 来源: 农业部网站 分类: 相关新闻
二是强化生产能力建设。拎好“菜篮子”,关键是建好“菜园子”。要在确保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蔬菜、禽蛋、鲜奶等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强基地建设,稳步提高自给能力。同时,在外埠与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增强均衡供给能力。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加强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强化新品种繁育与推广,推行工厂化育苗,加大新机械研发应用力度,开展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提升“菜篮子”生产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要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坚持生产和监管两手抓,在生产上,重点是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从投入品到采收全过程都做到依标生产、安全可靠;在监管上,重点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责任可追究。就是说,城市的“菜篮子”要抓标准化的生产,要抓追溯体系的建设;如果“菜篮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可控制的,流通过程是可追溯的,安全就是有保障的。这两个方面,大城市都有条件率先实现。
四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现在“菜篮子”产品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居民买得贵,而农民卖得贱,两头都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流通成本太高。长期以来,我们对抓生产还是有一些办法,但对市场流通重视的不够,现在要下决心补上这块短板。这方面,海南省、武汉市和寿光市都作了一些积极探索。要加强“菜篮子”产品产销全过程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动态产销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导致的价格暴涨暴跌。统筹规划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发展农社、农校、农超对接和社区便民菜市,促进货畅其流,切实把流通成本降下来。
五是完善调控保障机制。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要综合运用财政、价格、税收、保险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到“菜篮子”产品产销的各个环节。探索建立重要“菜篮子”产品调控目录制度,进一步发挥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作用,价格过低时补生产者,价格过高时补市民。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灾害、价格保险制度。
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核心是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的有效安全供给,重点是冬季、北方和大城市,关键是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位市长应承担起四个责任:一是保障供给的责任,主要是稳定提高蔬菜、鲜奶、禽蛋、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自给能力;二是质量安全的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应急保障的责任,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四是市场调控的责任,确保“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平衡好农民和市民、产区和销区的利益。为此,农业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的要求,研究起草《关于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机制的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