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钨业十年风雨创业路浴火铸辉煌
2014年04月29日 9:20 1166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钨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风雨创业路。
自2003年4月22日成立至今,香炉山钨业公司走过了十年艰苦创业历程,从一家小型矿山企业一跃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白钨矿单体矿山之一、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江西省重点工业企业、修水县第一纳税企业。十年创业,承载了香钨公司的使命、梦想和光荣,凝聚着香钨员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见证了一个矿山企业从科学发展到绿色发展、从创新发展到持续发展的奋进历程。
规划发展:整合资源浴火重生
香炉山位于修水县港口镇境内,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1985年,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504分队于地质普查时发现香炉山地下蕴藏着巨大矿体,属于矽卡岩型白钨矿床,蕴藏量达21.6万吨,在全国同类矿床中名列第二;品位高达0.688%,为亚洲之首,且伴生着铅、锌、铜、铋、金、银、碲等副矿,是一座真正的宝山。
沉睡了千万年的香炉山一旦惊醒,便开启了她的“阵痛”和“重生”:1988年,修水县矿业公司和江西省浒坑钨矿合资建成一座150吨/天的采选企业,并于1994年正式投产。由于当时资金、技术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香炉山钨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从1999年至2003年,矿区先后有11家国营和民营企业进驻香炉山,在短期效益驱使下,整个矿区采富弃贫、群挖乱采现象十分严重,矿业秩序一片混乱,安全基础十分脆弱,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大片高大采空区成为香炉山矿区最大安全隐患。同时,无序生产带来矿产资源和国家税收严重流失,2003年前五年各企业累计上交国家税收仅7000多万元。严峻的现实促人警醒:香炉山矿区整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2002年下半年起,中国五矿集团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香炉山钨矿区的资源进行分期整合。2003年4月22日,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联合修水县神威矿冶公司和修水县矿业总公司成立江西省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原香炉山钨矿采矿证下的3家公司,并于当年6月28日正式投产。从此,香炉山矿区浴火重生,开启了科学规划、整体开发的新纪元。
香炉山矿区整合完成后,公司对采、选环节进行了合理规划和调整,关闭了3个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要求的选矿厂、6个坑口、1个小加工厂,结束了香炉山矿区企业多、规模小、开采秩序纷乱、安全隐患大、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初步实现了规范开采、合理利用、集约经营。江西省政府高度评价公司:“香炉山钨业的重组是资源整合的成功典范,是优势资源合理利用的典范。”
科学发展:统筹经营连创佳绩
面对百废待兴的生产局面,公司坚持科学经营,精心组织生产,全面控制成本,推进技术升级,扩大生产能力。在投产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夺得了生产大丰收,为国家和地方创税8000多万元,相当于整合前10家企业年上交税收的4倍多。
至目前,公司原矿回采率平均达到87%以上,贫化率控制在3%以下,选矿回收率75%以上。2006年,公司生产白钨精矿7000余吨,上缴税收1.96亿元;2011年,公司实现利润4.09亿元,上缴税收2.04亿元,创下了公司年度利润、税收的最高纪录。
为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2005年,公司在修水县工业园吴都项目区投资建设APT(仲钨酸铵)冶炼企业——江西省修水赣北钨业公司。项目于2005年底完成5000吨首期工程,2006年正式投产,当年完成工业产值2.6亿元。2009年,公司对APT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目前年生产能力可达到8000吨,年可创工业产值16亿元。
十年科学经营,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2013年12月,公司10年累计生产白钨精矿63140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50.1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55.25亿元,实现利润25.71亿元,上交税收14.55亿元;资产总额翻了10番,达到8亿多元,为国家和地方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