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霭需打好区域联动持久战
——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
2014年03月26日 11:12 370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记者:您认为现在对雾霾的科学研究最紧迫的是什么呢?有什么好的建议?
柴发合:关于雾霾的科学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主要从灰霾的成因、来源分析解析、怎样控制灰霾、灰霾的监测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灰霾的成因确实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元凶是PM2.5,但是这个PM2.5在每个城市的浓度水平不一样,而且里面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这说明每个地方的污染来源不同。我们虽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但是要把这些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各地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有一个推广应用的过程。
雾霾本身的成因,或者说PM2.5的成因确实是很复杂的,影响的污染源很多。经过我们长时间研究,这几个源是肯定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燃煤。我举一个例子,每隔五年就做能源发展规划,煤炭的使用量都有规划,但是每个五年都是大大超出规划指标,发展速度非常快。第二是工业,包括火电、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石油化工、有色冶炼、涂料和其他一些行业,这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些行业发展速度很快,污染物排放量也逐年增加。第三是机动车,我国从2009年开始,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世界第一,增长速度确实非常快。特别是还有好多原来没有控制标准的,比如黄标车,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一辆黄标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28辆私家车的排放量,现在有1500多万辆黄标车,相当于多少辆新车?所以,汽车业成为大气污染来源之一。
总体上来说,PM2.5的来源还是很清楚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地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比如北京,除了燃煤之外,第二就是机动车,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所以,各地要因地适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来更好地控制雾霾。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