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澳铁矿:中信泰富澳洲铁矿致命超支
2014年01月21日 9:53 9975次浏览 来源: 财经 分类: 相关新闻
报告还称,中国今年铁矿石进口量预计达到8.52亿吨,同比增长7%,全球铁矿石贸易量有望进一步增长9%至13.1亿吨,这将有助于消化全球铁矿石新增产能。
高盛预计,铁矿石的价格在2013-2015年分别为139美元、115美元和80美元,价格走低的原因包括从2014年起出现的结构性过剩、中国经济放缓、钢铁生产增速下滑、海上运输的铁矿石和中国本土生产的铁矿数量增加等。
杰富瑞投行则认为,因为库存较低和季节性的供给紧缩,铁矿石价格在2014年一季度会继续上涨,但接着很可能掉头向下,2014年至2016年的62%精度铁矿石每吨价格为125美元、105美元和95美元。
预测市场价格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铁矿石长协价格机制打破后,矿石价格在被市场看空的预期下并没有大幅下挫。
2012年,全球铁矿石市场年尚存4000万吨左右的供给缺口,2013年即转为供给超过需求2000万吨。但普氏(Platts)铁矿石价格却显示,2013年的年均价格微涨至135.19美元/吨,2012年是130美元/吨。
深谙铁矿石市场规则的一位铁矿石贸易商称,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在全球铁矿石海运市场占据七成份额,这意味着每家公司的供给都对市场预期有着极强影响。
2013年12月底的飓风“克里斯汀”曾令西澳主要铁矿石出口港之一的黑德兰和丹皮尔港关闭,铁矿石现货市场和掉期市场价格应声上涨。贸易商戏言,“这场风暴来得真巧,正好是市场担心铁矿石价格会否跌破130美元/吨的关键时刻。”
三大矿商因为气候、事故等因素造成的供给中断或缩减,将导致中短期内矿价走势脱离通常预期。
对于中澳铁矿项目而言,能否尽早实现盈利,取决于未来生产线调试是否顺利和铁矿石价格。越快完成调试,意味着生产线能够尽早达到设计产能,产生规模效应以降低平均成本。在一个中远期看跌的铁矿石市场中,尽快达产意味着以较高的价格实现铁矿石销售。
张极井对《财经》记者称,根据公司内部测算,六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按目前的矿价计算,盈利情况“还是不错的”。但在仅有两条生产线投产的情况下,该项目不亏损很难。
与时间赛跑
澳大利亚员工通常工作九天,休息五天。如果该项目按照这种节奏进行,工程建设将遥遥无期
首船装运仪式的前一晚,中信泰富矿业在项目营地的食堂安排了一场庆祝晚宴,出于安全以及节约的考虑,每人最多只能获得四小瓶啤酒,即便这样,在场的上百名员工还是异常兴奋。
“你们正在这个国家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中工作,这个项目将在澳大利亚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中留下巨大足迹。”常振明一次次将晚宴带入高潮,“无数个评论者和所谓的专家都声称这个项目不可能建成,但如今,这个项目已树立在我们眼前。”
中信泰富估计,在汲取前两条生产线经验的基础上,剩下四条线的建设期为两年左右,项目全部建成后,中澳铁矿每年将有2400万吨铁精粉运回国内。
穆迪预计,假设2014年中澳铁矿全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中信泰富“经调整债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和“营运资金/债务”比率,将由2012年底的13.8倍和2.1%,改善至10倍和3%。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该项目能否盈利。运营成本是其中的关键指标,此前业界对中澳项目这一指标猜测不一。
对这一话题,中信泰富并没有正面回应。张极井承认,只有两条线运转的情况下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导致成本偏高。另外,电厂、港口、海水淡化厂等所有资产都开始计提折旧,“近两年会比较难”。
精铁矿的主要生产成本包括开采、加工、人工、特许费和配套设施(例如港口、管道等等),再加上运输等。
高盛预计中澳铁矿长期的边际单位成本接近69美元/吨,2013年和2014年单位成本依旧保持高位,主要因为目前产量有限,电费、脱水费用等加在一起,导致单位成本较高,而项目本身也需要调试。据估计,大概需要18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常态的单位生产成本。
不仅是中澳铁矿项目,同样位于西澳地区鞍钢卡拉拉磁铁矿项目,也面临着达产挑战。按照鞍钢内部测算,如果卡拉拉铁矿达产水平到60%以上,就可以产生正现金流,到80%以上就可以自负盈亏。
中澳铁矿必须跟时间赛跑,越快完成调试,就能越早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摊薄成本,而越早实现销售,就越能对冲矿价下行风险。
2013年上半年,高盛为中澳铁矿项目做过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铁矿石产量和铁矿石价格是对该项目和公司价值重要的影响因素。每增加500万吨产量将增加8%的公司净值(NAV),而铁矿石价格每吨增加10美元,将提高22%的公司净值(NAV)。
高盛采取折现现金流法计算该项目的价值。假设资金的平均成本为10%,估计中澳铁矿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仅为1%。但是, 80%的资本支出已经花掉了,如果忽略这些沉没成本,预计这个项目的IRR为22%,这就能给中信足够的经济动力去继续完成这个项目。
2013年4月,中信重新梳理了中澳项目的管理团队。
一位中信泰富矿业公司的员工称,2013年3月他们接到人事部门发的邮件,提及华东一将于4月30日正式离职。5月11日,57岁的中信重工(601608,股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成为项目调试总指挥。
调用任沁新是常振明的用心之举。在成功生产出磁铁矿粉产品后,中信泰富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生产线能够顺畅运行,降低运营成本。而选矿环节的核心设备磨机,就是由中信重工设计生产。
任沁新的首要任务是“提速”。在澳大利亚有一个玩笑,Western Austria(西澳)的缩写“WA”其实是Wait A While(等一会儿)的意思,以此嘲讽他们生活闲散,办事效率低。多年来,在矿山,员工工作9天,休息5天。但是在生产线调试期间,如果按照这样的工作节奏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一个员工到了点就下班,或者到时间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就去休假,生产线就很难正常运行。”任沁新说。
这位新任负责人并没有灵丹妙药,只能以身作则,每天早上6点上班,第一个坐到会议室,召集中方和外方管理层开早会。“开始也有人不来,我先是批评,时间长了,大家就不好意思不来。”
每天下午4点,管理层再次碰头,重新检查当天问题的解决情况,然后安排给下一班人员。过去即便出现问题,该下班的员工到点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离开岗位。任沁新对此不能容忍,他规定如果职责范围内出了问题,一定要给下一班交代清楚才能离开岗位。
在一次抢修任务中,任直接找到维修主管Tony,当问到第三个问题抢修时间表时,Tony回答不上来。这个澳籍主管认为解决问题就应该层层上报,按部就班至少也需要一周时间。但任要求Tony当天晚上就与他一起到现场处理问题。在现场,任把所有维修方案推翻,最终只用了两天两夜,抢修工作全部完成。
“我38年的工作经历里,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工作方式。”Tony对《财经》记者说。一些澳籍员工也承认中国这种方式工作效率高,但也颇不适应这些更严格的管理要求,不同工作习惯与商业文化的冲突,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