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方面专项规划开展大气污染整治
2014年01月15日 16:22 3293次浏览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分类: 相关新闻
■新闻链接
中国雾霾到底有多严重?
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总体气候和全球变暖趋势是否一致?近年降水“北多南少”的局面是否持续?雾霾天气到底有多严重?中国气象局14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中国的升温幅度也“毫不逊色”。根据公报,2013年全国平均气温10.2摄氏度,较常年偏高0.6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年。
降水再现“北多南少”格局,雨带北移趋势明显。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雾天和霾天呈现“此消彼长”的格局。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为16天,较常年偏少8天,创52年来(1961年以来)最少;与此同时,平均霾日数为36天,较常年偏多27天,创52年来最多。其中,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区霾日数超过100天。
■点评
治理雾霾没有“速效药”
近年频繁出现的雾霾让人们觉得环境“生了病”,大家都盼着这个病能早点好。不过,国外那些曾受雾霾困扰的城市都是经过了长期、系统性的治理后才见到成效,因此我们需要正视治理雾霾没有“速效药”的事实,才能科学地规划和决策。
例如,美国洛杉矶早在1943年就出现了严重雾霾,后来又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公害污染。当时,政府和民众也急迫地寻求治理之道。但直到1970年美国出台《清洁空气法案》后,空气质量才逐渐好转。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1977年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为零。
曾经以“雾都”闻名于世的英国伦敦也是如此。1952年伦敦出现严重空气污染事件,导致约1.2万人死亡。英国议会1956年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伦敦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才下降到接近现在的水平,治理过程持续了30多年。
当然,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治理雾霾所需的时间或许会缩短,但期待下个月或是明年空气质量就有明显改善,恐怕不是很现实。
治理雾霾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因为从调查、分析、决策,到实施各项措施,要想每一步走对而且让治理措施见效,都要花时间。
只有准确判断雾霾成因,才能作出科学的治理决策。比如,现在对北京雾霾的调查和分析中,就出现了研究方法的争论。最近热议的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北京“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PM2.5贡献份额的计算方式和结论,也引发其他研究人员的争议。
又比如,在汽车尾气这个问题上,先要确定尾气究竟有多大影响、通过什么途径产生影响,才能决定采取何种调控措施以及如何实施。其他一些被广泛怀疑的污染源头如工厂、工地、火电厂、垃圾焚烧厂等,也要经过调查分析才能确定其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此外,难以预测的气象、气候变化会如何影响雾霾等,都需要时间去摸清。
如果不管那么多,一有雾霾就把看似可疑的源头都“一 刀切”,工厂全关掉,车辆统统不让上路,显然不切实际。生活要继续,经济需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治理雾霾的“本钱”。只有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逐步消灭污染源,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雾霾大面积爆发很突然,但治理见效却没那么快。曾患过“雾霾症”的洛杉矶和伦敦是如此,中国的一些城市也要有“长期治疗”的耐心,持续重视,脚踏实地,才能最终走出“十面霾伏”。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