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银铜器:从宗教用品到民间日常用品

2013年12月17日 8:55 1763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银铜器之所以能成为湟中县文化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块,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它货真价实,所有湟中的银器和鎏金都是采用百分百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银和黄金本身的贵重性就具有收藏价值。
  其次,所有作品都是通过手工加工而成,这也就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工匠,每次雕刻同一个作品时,也不可能保证神情、形态等会完全一模一样。
  另外,做银铜器活儿要有耐心和恒心,讲究心细、手稳,银铜器表面的光滑度全靠匠人一锤一锤地敲、击、划、刻、打磨出来的。
  说起初学手艺的艰辛,何满很是感慨。起初有一年的时间,父亲总是让自己下料、递工具、干一些外围的粗活,直到学艺快两年时,他才自己制作了第一件银手镯……当时不理解父亲为何老让自己“打杂”,现在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那是为了磨练自己的耐心,为做一名真正的手艺人,必须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一件件的银铜器,它们可都是要经过手艺人千锤百炼,历经几十道工序后才能完成。光鎏金一个工序,就非常复杂,必须先把提纯的金子做成薄片,然后再与水银混合,利用石头磨碎成粉末状,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涂在佛像上,最后还要镶嵌上玛瑙石进行固定。
  何满告诉我们,他们对每一件订单都是精益求精,这才配得上手艺人的称号。顾客看到精美的银器活,也会承认我们的劳动价值的。


  港澳客人专程来淘银铜器
  据报道,湟中银铜器通过参加全国展会,不少人已经慢慢知道湟中银铜器的价值所在,产品也已远销东南亚,甚至有不少港澳的客人专程到湟中去淘银铜器。
  很多人对鎏金银铜器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宗教寺庙当中。其实,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藏传文化韵味的工艺品,鎏金银铜器早已走出神秘的庙堂,已经成为当今上流社会、博物馆和藏家们争相收藏的时尚品。
  现在,湟中银铜器加工艺人有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师何满,青海省二级工艺美术师圈发福、李占邦等。
  随着塔尔寺旅游业的兴起,湟中银铜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为湟中的品牌产品,也成为青海的品牌产品。湟中银铜器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销售到海外。银铜器加工,也为银匠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不少银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摸索创新。面对新的市场,湟中银铜器也要在式样、着色、产品更新上下功夫,应该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天地。
  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项目,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我们采访的老银匠何满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