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推可再生能源管理转型
2013年11月25日 9:29 2743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相关新闻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利用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近期正在为201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清算提供相关信息支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简称水电总院)主任工程师、国家风电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郭雁珩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信息管理平台已用于完成2010年-2013年全国年度、季度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建设统计工作,以及2012年度国家能源局三批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新增项目的审核确认。
“信息管理平台是国家对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运行情况监测的重要手段,提高了全国可再生能源信息的统计质量和统计效率,实现了国家对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基础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可再生能源附加资金的有效管理。2012年,国家能源局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审核并公布了三批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发电项目新增确认目录,共确认了1146个电价附加资金补助项目,总容量4937万千瓦。”他说。
信息化手段支撑电价附加资金管理
众所周知,眼下风电产业弃风限电等矛盾日渐突出,市场环境导致产业链上的企业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成为很多企业的“生命线”。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缺口大和补贴发放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拖欠企业的资金最长甚至达一年半之久,令风电企业苦不堪言。
今年年中,有消息称,国务院已经下达明确指示,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足额、及时、到位发放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补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特急通知,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原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至1.5分钱,价格调整从9月25日起执行。
消息令人振奋,但业内人士担心,虽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调高有利于弥补资金缺口,但如何加强可再生能源附加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管理使用真正做到有效及时,却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助资金管理有关要求,可再生能源项目投产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按照各自职责对申报项目进行补助资格条件审核、资金季度预拨和资金年终清算工作。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项目种类繁多,应用的技术类型多样。例如,申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项目涵盖并网发电工程、接网工程和公共独立系统等发电类型,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多种发电类别,不仅技术类型复杂,而且信息上报渠道过多。一些地方对项目申报条件和提交的信息把握不准确,造成项目重复上报、误报、漏报、报送信息不齐全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信息审核和资金拨付效率。”郭雁珩介绍说,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全面收集可再生能能源项目信息,形成规范的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和清算工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