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市渐入季节性需求淡季
2013年11月18日 10:14 1227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在连续2周的上涨之后,国内现货钢价再度盘整趋弱。随着天气转冷,国内钢市已逐渐进入季节性的需求淡季。
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在最近一周内,国内综合钢价指数下降了0 .32%。目前,终端市场采购依然偏弱。日本、欧洲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新兴市场纷纷加息遏制通胀压力,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的压力,这些均加大了中国钢材出口的难度。钢市已进入季节性的需求淡季,钢价呈现盘整偏弱的态势是必然的。
据分析,在板材市场上,价格总体下降。中厚板价格盘整偏弱,杭州、合肥等市场吨价的周跌幅达30至40元。市场的成交情况依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下游需求总体偏弱,市场的观望氛围较浓。热轧板卷价格小幅下跌,上海、重庆等多数市场吨价的周跌幅在10至60元之间。宝钢、武钢等主要钢厂已出台12月份板材的出厂价,宝钢推出“限时优惠”,武钢热轧产品吨价下调50元,均显示出钢企库存压力较大,“激励”商家增加订单。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钢市流通商的囤货意愿较低,钢价在流通环节难以出现明显升值。
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也是盘整趋弱。北京、天津等市场下行在先,上海、南京等市场紧随其后,想要上涨也力不从心。市场内的人士反映,总体来看,钢市成交偏弱,商家囤货意愿不强,螺纹钢期货也是持续弱势。随着市场逐渐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后期钢厂资源补充到位后,建筑钢价格更将面临较大的考验。
铁矿石进口量大增,但价格小幅波动,说明矿市供求关系较为宽松的基本走势未变。据“西本新干线”的最新报告,在国内矿市场,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基本平稳,钢厂采购谨慎。进口矿价小幅波动,普氏62%品位铁矿石指数为每吨135.75美元,一周上涨0.25美元。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10月份当月中国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20%以上,而进口均价环比每吨上涨2.38美元。据矿市内人士反映,港口现货矿的实际成交价其实稳中有跌,市场内询价、成交仍较为清淡。
相关机构分析人员认为,今后国内必然会加大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这样将有利于削减钢铁业的过剩产能。钢铁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将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在钢厂中更完善地配套相应的环保设备。如果像环保这样的带有普适性的门槛,能够逐渐在其“刚性”上得到落实,就会有效推进行业再平衡。这个再平衡进程不完成,钢市或涨或跌,都是不触及根本的表面现象而已。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