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破冰之旅开启 上海国企改革或先行一步

2013年11月18日 9:50 13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的新思路,有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专家分析,随着有效实施相关举措,未来或将掀起国有企业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二波改革高潮。
  垄断破冰
  垄断行业的改革思路已经非常明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决定》明确要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同时强调自然垄断环节要靠有效政府监管克服垄断弊端。比如电网、铁路路网、油气运输管网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发电和售电环节、油气上游开采和下游炼化销售以及铁路客户运输等环节都可以引入竞争。”
  从行业来看,电信、铁路、能源、医疗领域的国企改革值得关注。《决定》指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等,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一旦在垄断行业改革中取得进展,价格改革自然水到渠成。
  电信行业的变革已经开始,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中国电信(00728.HK)已经与苏宁、国美、朗玛信息(300288,股吧)(300288.SZ)、北纬通信(002148,股吧)(002148.SZ)、三五互联(300051,股吧)(300051.SZ)、京东等16家企业签署了《移动通信业务号码转售》,中国联通(600050,股吧)(600050.SH)也与14家企业签署了相关协议,一旦上述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电信市场面向民资开放的大门就真正打开。一位电信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此次《决定》一出,加码改革力度,中国电信业的转型速度势必加快。”
  医药国企或将在此次的变革大潮中受益颇多。目前我国国有药企达70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接近15000家,行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整体行业仍然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即使在国企处于绝对优势的医药分销行业,制药行业国企的表现也逐渐乏力,行业地位下降。改革势在必行,部分国企医药股“先知先觉”股价启动。第一医药(600833,股吧)(600833.SH)11月14日接近收盘时分大单开始涌入,尾盘股价猛然被拉升;11月15日,全天涨幅3.22%。外界预期,第一医药大股东的非医药资产或将被陆续剥离,在国资改革的背景下,第一医药存在重组可能。上海医药(601607,股吧)(601607.SH)的改革同样也是市场关注焦点,市场资金对上海医药的偏好更加明显,11月14日、15日两日涨幅分别达到8.93%和5.47%。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今年8月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预计《决定》的推出对铁路行业也会有不小的推动。”一位行业人士如此分析,“铁龙物流(600125,股吧)(600125.SH)主营铁路特种集装箱业务,一直存在着整体上市预期;广深铁路(601333,股吧)(601333.SH)也身负着注入优质资产、整体上市题材,被不少行业分析师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铁路运输股。”
  上海国资改革模式契合《决定》新思路
  上海国资作为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国资系统,其动向备受关注。已经开始涌动的上海国资重组浪潮此次“撞上”了《决定》中的新思路,本地国企股或有大行情。《决定》中指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地方国企由国资委代表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派驻董事参与决策,被称为“淡马锡”模式。而此前已经有上海国资监管思路趋向淡马锡管理模式的传闻,正好与上述《决定》思路相吻合。
  2007年上海国资委将两家国有资产平台整合成上海国盛集团,定位其为从事产业资本运作平台;并将持股上海大部分金融股权的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其他资产整合成上海国际集团,定位其为从事金融资本运作平台。2010年,上海还成立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而以上海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分布来看,上海仍然需要几个专业化、有确定投资方向的国有资本运作集团。
  未来上海国资可能聚焦在与上海城市定位高度相关的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而对于那些传统的行业,将加快调整和重组。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究表示,在新一轮以促进竞争、打开企业天花板为主线的企业改革中,上海本地国资企业必定需要加快机制转变,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未来国资将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必然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加快发展,而那些传统型的产业将面临结构再调整的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