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驱动下的北京历史
2013年11月08日 9:49 6036次浏览 来源: 企业观察家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杜君立
煤炭催生中国第一条铁路
如果说煤炭在明代还只是为了弥补传统薪柴缺口的话,煤炭在清代的燃料消费结构中就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换言之,虽然北京的煤炭历史悠久,但直到清代才彻底完成了燃料结构的转型,这无疑是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进步。
当时的煤炭是如此普及,以至于连冬季取暖的传统火炕也用起煤炭。煤炭还被用于一些节日庆典。比如宛平城隍庙庙会正值元宵节,每年都要在殿前塑造一个喷火的判官,腹内装上煤炭点燃,烈焰从五官喷出,数日庙会,要烧几千斤煤。
清代煤炭的使用量和开采量都远远大于明代,煤矿也从宛平的小西山扩大到宛平房山的大西山,甚至昌平和怀柔也出现了不少煤矿。当时人们都认为煤炭这种资源是无限的,“西山煤为京师之至宝,取之不竭,最为便利”。作为传统的矿区,门头沟的煤窑一度达到200多个,“京城所用之煤,皆产于此”。
但随着开采的持续,煤炭的开采成本仍然会上升,从而导致“煤价渐为昂贵”。乾隆中期,一斤煤的价格相当于0.8升米,这对一般家庭来说仍然构成不小的生活成本。为了稳定煤价,清政府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嘉庆六年(1801年),在北京周边先后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煤矿勘察,以开辟和扩大煤炭资源。
当时人们已经在煤炭开采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防止瓦斯中毒的方法:“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蠼拾取者。”但毕竟无法与现代安全技术同日而语,因此事故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相比矿主的暴利,煤矿工人的工资很低廉,乾隆时的一个挖煤工日采煤500斤,工资只有50文,而拉煤工人只有挖煤工的一半。这些工人大多都是破产失地的农民,有些甚至是被骗来的奴工。
常言说“百里不贩樵”,煤炭是一种低价值商品,与开采相比,传统运输往往造成更大的成本,所以从经济上很难进行长途运输。传统的运输不外乎水路和陆路,依靠人力或畜力。早在元代,郭守敬就受命开金口河来运煤,“京师人烟百万,薪当负担不便,今西山有煤炭,若都城开池河,受金口灌注,通舟楫往来,西山之煤可坐至城中矣。”陆路运煤主要靠车拉、畜驮和人背,“煤斤自窑运厂,自厂运京,全仗车骡驮载”。晚清时期多以骆驼运煤,时人余煌有《运煤驼》诗写道:
肿背马行铃声长
或五或十联作行
背上捆载高如墙
驼能辨风色
驼能识泉脉
不用驼智用驼力
城中千烟复万烟
仗尔西山运煤石
光绪二年(1876年),在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主持下,在河北成立了开平煤矿公司。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不得不考虑铁路这个新式运输方式。5年之后,唐山矿井到胥各庄的铁路正式通车,这段全长不足10公里的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铁路。虽然清政府以震及龙脉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列车,但它所采用的1435毫米轨距后来成为中国的标准轨距,中国也因此开始了现代的历程。
《欧洲经济史》中说:“采用煤炭作为家庭以及工业生产的燃料,使得英国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相比,英国的煤炭开采要晚得多,更不幸的是,每个煤矿开采不了多久就会被水淹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纽科门发明了蒸汽驱动的水泵,后来瓦特对纽科门水泵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瓦特的蒸汽机已经不仅仅是一台水泵,而是一个万能的动力机,工业革命就这样开始了。那么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