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多元化思考

2013年11月08日 9:45 46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美国式经验”
  中国油气发展史上曾有过思路单一、仅强调某一类资源的教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重油轻气,甚至要油不要气的倾向。如在常规石油勘探开发难度很大而天然气相当丰沛的四川盆地,一再强调要石油,不要油气,甚至组织“找油大会战”。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组织了持续近20年的全国性的跨部门天然气联合攻关科研,认识了中国天然气特点并初步认识了其赋存规律,使油气并举成为各生产、科研单位都接受的指导思想,迎来了天然气持续快速增长的大好局面。在全球非常规油气取得重大进展的推动下,中国石油界较快地接受了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指导思想,较早、较主动地开展了向重(稠)油、致密油气、甚至煤层气的开拓。其中重油、致密油的产量成为中国石油能在2亿吨左右相对稳产的重要保障之一。而中国天然气得以在本世纪快速增长却在更大程度上依靠致密气的开发。
  美国的发展历程给人以更深刻的启迪。美国近年来扭转了油气产量长期下降、进口量攀升的趋势,一举成为油气产量上升最快的国家。正是得益于其广开思路,不局限于某些己知领域、已知油气类型,多元化开拓的指导思想。在产区上强调老油区稳产与新产区开拓并举,近年特别重视墨西哥湾深水区。在领域上强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近年来特别在非常规的页岩油气领域取得震动全球油气界的进展。在非常规油气上三类油气间的发展速度对比更耐人关注。
  美国首先在致密油气领域取得进展,继而依靠在水平井和压裂等方面积累的主体技术,使得煤层气成为新的生长点。进而在经过艰苦努力使这些技术适应页岩层系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页岩气继之是页岩油得以急剧增长。在同一发展思路上,起步最晚的页岩油气,反而发展最快,成为非常规气之首并有可能超过有百年发展史的常规气。其原因何在,令人深思。
  多元化背后:一个都不能少
  从生产成本、经营成熟方面看页岩油气似乎难超越常规油气。从水平井钻井完井及压裂等主体工艺的难度上他又比致密(砂岩)大,但它却获得超常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形成、赋存机理的特性。
  页岩油气“原生态”的大面积赋存在较好和好的生烃岩系中,它较大的吸附能力使易保留大量烃而不被扩散,发育的纳米级孔缝又使其游离烃不易运移排出。这种机理使之优于必须从外来的烃源中获取并保存烃的致密砂岩。
  目前,对以上三类非常规油气的比较研究深度还很不够,难以得出被广泛接受的理性认识。但至少可以说,没有任何理由足以说明美国的页岩油气增长速度快于致密(砂岩)油气和煤层气是个别现象、是所谓不可复制的特例。倒是有许多理由启发我们:中国页岩油气一旦突破发展环境上的桎梏,在经历了发展初期技术上的适应、配套而走向成熟时,有可能取得相当快的发展,成为中国油气产量增加的重要力量。迫切期望举国上下对此种可能性予以高度关注。
  如今,“油气并举、有油要油、有气要气”的指导思想己发展为“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向一切可贡献油气的领域开拓”。对此,可按几个层次理解:
  首先,常规和非常规并举。对已有150年勘探史的常规油气也要继续向新区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发展,如:中国大陆架油气勘探开发要向还未出油气的黄海新区、深埋于陆相新生界之下的海相中生界新领域开拓。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仍很大并可成为增加效益的举措。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还有相当多已投入大量资金探明而尚示动用(开发)的油气储量。它大部分属非常规,是现实的增产指向。
  其次,在非常规油气中比较成熟的是重(稠)油、沥青砂岩、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等。他们已在北美洲得到很好的体现。对中国来说重(稠)油和致密油气开发已有了相当大的进展。煤层气开发虽动手不算晚,技术上已有相当的积累,产量也有所上升,但主要受管理体制影响,进展很不理想。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