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化解产能过剩

2013年10月31日 9:32 29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创新何为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开拓者、先行者,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和目前唯一一家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兴业银行很早就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信贷风险的重要意义和作为空间。从2005年推出节能减排贷款、正式开辟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以来,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上不懈探索、大胆创新,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
  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7年多来,兴业陆续推出国内首个节能减排贷款、首张低碳信用卡、首笔排污权、碳资产抵质押授信业务、首单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融资等创新业务,成为目前国内绿色金融产品线最宽、产品序列最丰富、覆盖领域和地域最广的银行。截至2013年9月末,已累计为2350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3200多亿元,融资余额近1700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年节约标准煤2300多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6700多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500多万吨,年节水量25500多万吨;所实现的年减排量相当于关闭了154座100兆瓦的火电站,或者是10万辆出租车停驶32年。
  致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兴业积极主动贯彻国家信贷政策、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坚持“有保有控”的原则,实施差别化授信政策,优先支持产能过剩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压缩、退出落后产能企业,严禁对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资金支持。特别重视发挥绿色金融和赤道银行优势,运用绿色金融先进的产品、理念和技术,帮助产能过剩行业优势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升级改造,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建立健全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以发展绿色金融、采纳赤道原则为突破口,兴业全面转变银行经营理念,摒弃过去狭隘、粗放的增长模式,牢固树立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推动经营模式、业务体系的全面变革和完善。目前,兴业银行已经在全行系统建立了专业化的绿色金融经营管理体系,构建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产能过剩信贷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已经融入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落脚何处
  节能环保、产能过剩的社会性与外部性,决定了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
  从政府层面看,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提供配套支持,营造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加强立法,强化制度硬约束;进一步明确各行业节能环保和准入标准,加强全社会信息共享;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的支持与激励等等。
  从监管层面看,关键是要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鼓励差异化发展。比如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在统计标准、认证规则、资金来源、存贷比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在不良贷款容忍度、呆坏账核销政策上,对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给予更大支持。
  从舆论层面看,要积极加大正面宣传,为发展绿色金融、化解产能过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