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运用地理信息抢险救灾亮点聚焦

——测绘地理信息如何应对灾害

2013年10月28日 10:59 46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日本 应对灾害及时快速高效
  日本国家地理信息局地图司司长宇根宽指出,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区,地震、海啸、火山、台风、山体滑坡等灾害频发。日本国家地理信息局在防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灾害发生前,该局协助政府制作灾害地图,并统一分发给市民,图上详细列出风险隐患分布区以及风险值的高低,并配有避难所、疏散路线等相关信息;调集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做出预测,比如发生洪水前,预测出水位高度及受灾范围;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提供相应的救灾物资;做大型应急救灾演练。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该局于10分钟内迅速响应,30分钟内工作人员抵达应急总部,出席应急大会,1小时内提供已有地图,航空摄影飞机降落后4至6小时内提供影像图,与灾前图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出受灾程度,并将结果快速提供给中央政府、受灾区地方政府,通过网络向公众媒体发布。同时,快速修正历史地图数据,第一时间提供给救灾人员。灾害发生后,建立二次测绘控制点,几个小时之内可以对超过5.3米的地表移动信息做出监测,并及时披露。
  新西兰 提升地理信息搜集分析处理能力
  新西兰地理空间信息办公室技术执行官罗布·迪金指出,新西兰地理空间信息办公室成立于2007年,宗旨是建立地理信息测绘基础设施,提升地理信息搜集分析处理能力。办公室的成立有助于向更多用户提供信息,使人们在重大灾害面前更有准备,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面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各个体系之间的互操作性。有些数据地方政府比较敏感,不愿披露,办公室专门与其签订协议,确保信息共享。信息发布后,参与重建的各个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避免重复劳动。在新西兰近期发生的灾害中,地理信息在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节省了大量资金,决策者也因此更加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香港 开展山体滑坡地理信息隐患监测
  中国香港地政总署副署长绍伟青指出,香港依山傍水,无论人工斜坡还是自然山体很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平均每年有300次关于报道山体滑坡事件的新闻。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香港政府专门委任相关专家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地理信息小组,对其进行地理信息隐患监测。地理技术工程办公室编制山体滑坡目录,并进行后续更新。在山体滑坡目录里,每一个斜坡都有登记号码、代码、类型、高度、宽度以及滑坡风险。人为斜坡由工程师进行测绘,根据测量结果,对有隐患斜坡加固并改造。在斜坡目录中,还根据现有土地状况、租赁情况以及相关土地文件划分了责任,相关信息必须通过互联网用中英文以及粤语向公众披露。香港还有斜坡维护责任信息系统,在系统中有6.1万个斜坡登记在案,每个月有280个斜坡数据进行更新,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公开,系统每个月点击量达20万次。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