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运用地理信息抢险救灾亮点聚焦
——测绘地理信息如何应对灾害
2013年10月28日 10:59 467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前右)和与会嘉宾在论坛上参观展览。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热带风暴等灾害频发,给灾害发生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重大灾害将不可避免地“殃及池鱼”,对周边国家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有效地应对灾害,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主办了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成都论坛。
来自联合国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紧紧围绕“城市灾害测绘的发展与应用”这一主题,从城市灾害和风险过程、灾害和风险建模应用、利用地理空间技术应对城市灾害的挑战、灾害和风险管理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开发地理空间应用和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报告和交流,分享地理信息应用于城市灾害管理的先进经验,探讨进一步提升应急测绘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展望未来,共谋发展。虽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灾害发生率的不均衡,各国城市灾害测绘的发展与应用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但论坛的精彩发言仍然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迪和借鉴,多方受益。
中国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亚太区域委员会主席李朋德指出,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受到来自气象、海洋、洪水、地质、地震、农林、生物灾害的威胁,以及森林草原火灾的挑战。为应对灾害,中国已建成8个国家陆地搜救基地和19个国家空中紧急运输服务基地,初步形成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着组织提供测绘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的重要职责,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组织机构体系和工作机制,着力在完善机制、增强能力、加强储备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提升测绘应急保障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也相继制定了本部门级应急预案。中国应急测绘的工作流程是:灾害发生后,国家局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下达指令,启动应急保障预案,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有关单位下达通知,3小时内将已有测绘成果送达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全面启动航空影像摄影或地面实测计划进行实地监测,完成灾前灾后专题图制作,开通三维演示系统和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向中央电视台提供三维演示系统和24小时服务,进行灾前灾后遥感影像解译与灾情分析评估,向受灾严重的省政府及指挥部门提供数据及分析成果。近年来,中国在应急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测绘技术装备、应急数据资源建设、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成绩突出。
美国 灾害和风险预警机制日趋成熟
美国太平洋灾害中心副主任克里斯·齐萨指出,美国太平洋灾难中心成立至今已17年,中心工作人员分布范围广,包括美国各地、马来西亚、印尼、雅加达等地。中心主要工作是灾害发生后,统计伤亡人数、被摧毁的建筑物数量以及食品避难所的需求量,工作目标是灾害发生后让信息的可用性、时效性更强,辅助决策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以便人们做出及时的反应。中心拥有的灾难信息上传下载监测软件,能够自动集成不同灾难信息,自动识别风险信号、预警信息,哪些区域正在发生哪种灾害一目了然;能够进一步采集每一个点上的信息,比如气象信息、位置、坐标等;能够设定相关数据阀值,超过阀值后,系统会自动报警;能够对易受灾难影响的地区快速测图。软件流程虽然是自动化的,但它支持用户参与。受灾人群通过移动终端可上传照片,公众可随时随地获取有关灾难方面的信息。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