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雕中熔炼传统和当代·记雕塑家曾成钢

2013年10月22日 9:21 51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如何传承中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加以现代转化,创作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成为他从事艺术创作和思考艺术问题的出发点。
  他翻遍了中国有关青铜器的资料,在传统中国雕塑中汲取营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感到关注中国传统的重要。”他说。
  从吸收中国“传神”的表达方式结合西方现代雕塑的体量感而创作的《鉴湖三杰》,到受中国早期的青铜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动物系列》,再到在认识中西方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着重观念突破、开拓雕塑新语言的《水浒系列》、《神话系列》等等这些,每一步都是曾成钢突破自我、重塑艺术气质的体现。
  “我手中的雕塑,要表达更加大气或者充满力度的生命力,哪怕我要做一支宁静的‘莲’,也要表达出张力。虽然莲枯萎了,但是在我的雕塑里它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用特殊的方式把你的特殊情感表达出来,就是艺术。”他说。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神韵,又很现代。我追求一个神韵的空间,轻灵而丰富,但形态上不散乱,气质要厚重。我希望做到有空间,但不轻薄。” 雕塑传递出来的气息有时候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创作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
  曾成钢也曾经苦恼过。1994~1995年在意大利波罗地亚美术学院进修的日子里,来自雕塑之乡欧洲的艺术的冲击波在他的内心刮起了风暴。回国之后他沉寂了一段时间,看上去沉默的曾成钢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其后几年他推出《神话系列》、《精灵系列》、《天空》等雕塑就证明了他在不断地探索中将艺术生命又一次升华了。
  “一个好的艺术家,既应该坚持自己明确的艺术道路,同时又要不断地反思和否定自己已有的艺术创作,在否定中求得艺术问题的深化。”他说。


  在雕塑家和平常人之间转换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主要在于内心和常人的区别,因此历史上很多艺术家的生活形态也是不同于常人的。但曾成钢把创作的激情和常人的生活分得很清楚。
  在学校里,他是一个责任心强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家里,他是一个成功的丈夫和称职的父亲;在工作室里,他又是一个工作起来疯狂之极的雕塑家。
  一人成功分饰几角,难免有时候疲惫。但是,也许正是因为他参透了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平常看似细碎的生活,所以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在做一个艺术家的同时,不作生活和社会的逃兵。
  “我确实非常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我没有把生活当成开玩笑,应该说我的社会责任心是比较强的,因为我觉得,作一件事情,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只有打理好生活,你才能够有足够宽松的环境创造出自己最想创造的东西。”
  正是因为有着对社会、对中国雕塑界厚重的责任感,曾成钢没有局限在自己创作的小天地里,他把自己作为中国雕塑界一个小小的石子,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也要为探寻中国雕塑道路贡献力量,他用行动实践着我国著名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的时代命题:“整理中国艺术,研究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除了在创作上倾力而就之外,从1992年到2001年,他作为主要的策划和组织者,承办了两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和两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他积极参与各界对于雕塑艺术的学术交流;他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现任清华美术学院美术分部的主任。
  1998年,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0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他被评为清华大学2003年度“学术新人”。
  处于创作黄金时期的曾成钢难免有时候把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中去,有人问他可惜么,他说:“承前启后是我的责任。”

银钛铝制金属艺术品《百花·瓶安系列》· “国际金属艺术展”回顾

金属艺术品闪耀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报道 之 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中的金属艺术品(一)

金属艺术品闪耀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报道 之 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中的金属艺术品(二)

金属艺术品闪耀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报道 之 国际首饰艺术展中的金属艺术品(三)

金属艺术品闪耀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报道 之 国际首饰艺术展中的金属艺术品(四)

[北京国际设计周]生活之美·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暨学术研讨会将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举办

[北京国际设计周]“2013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将开幕

创意金属工艺品· 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的金属印象

金属艺术专题:铜韵·梦想第二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

遇见金蜗牛·铜陵铜工艺品访谈纪实

我是大帅 比大师少一横·铜雕壁画家“北安”专访实 (图文视频)

台湾原住民现代金属工艺精品

铜设计点睛 “100%设计” 上海展回顾 :极致韵味与惊艳创意

“铜·情感”国际“铜与家居”创意设计赛在京颁奖

张晓刚铜雕作品纽约佩斯画廊首展售罄

金属工艺“铸”雷锋精魂

铜雕巾帼黄世芳·重振中国金属艺术之光(图文视频)

当诗遇上铜 舞出一片云彩·铜雕大师朱炳仁

铜炉艺人陈巧生的人生观

金雕画以刀代笔再现经典

镶金嵌银《姑苏繁华图》

扬州金银技艺经典之作:代表南方最高水平

国家非遗金银铜“花丝镶嵌”技艺复兴路

抢救老工艺传统绝活·金漆镶嵌

非遗技艺编制金丝皇冠亮相山西

 贵金属资讯

山西大同铜器 工艺中的奇葩

铜陵非遗传承人陈安民:“锻铜” 如禅

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新疆叶城铜匠世家:拿起爷爷的“乃山丁”

云南蔡家山·百年“铜匠村”

云南会泽斑铜:徘徊在存亡边缘的金属工艺

巫山89岁铜匠坚守古镇70载 只盼手艺有传人

西关铜器不卑不亢诉沧桑 “手工紫铜造”市价涨至一万多

北京胡同里的行脚商与铜响器

 铜资讯频道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