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用地市场运行状况再观察

2013年10月21日 16:31 40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调控该紧该松
  一说调控,有些人就将片面解读为行政“打压”房地产市场。
  实际上,异常高价地的出现,有市场规律使然,也有个别地方管理、调控不到位所致。有些地方对市场节奏的把握仍然欠缺,对大企业抢高地价借机消化库存的防范不够,有些地方政府放任市场、视而不见,甚至违规出让土地。对于这些城市来说,调控不仅不能松,反而应该加码。
  针对上述问题,国土资源部早在去年底就划定了“市场异动三类城市”。媒体已经注意到,此次国土资源部着重强调了城市政府在平抑地价方面的责任。概括起来包括:均衡供地,及时发布信息,督促大企业、大地块开发,打击囤地等。“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不能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但也要看有没有真正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有关政策,地价异动城市相继探索了一些保持地价信号平稳的办法,比如加强预研判、分割出让、搭配出让、融合报价、出让暂停等。比如,北京市对预判可能出现激烈竞争的地块,采用了“不设定交易起始价”的挂牌方式,引导企业根据地块情况和对市场的判断自主报价;广州市建立出让研判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对预判极可能出现非理性高价的宗地,采用中止出让程序的措施等。
  大企业、大地块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根据国土资源部前期要求,部分热点城市已经有所动作。比如广州将63宗大企业用地纳入监管,及时核查开、竣工状态,每月汇总至土地市场监管系统;武汉市清查出95宗、1711公顷大企业、大地块项目,定期巡查、实地勘验大企业、大地块履约开发情况,定期上报监测报告;杭州加大闲置土地清理,今年处置收回多宗大企业违约地块等。
  第四季度,楼市将迎来新的交易高峰。“谁有病谁吃药”,记者注意到,在调控问题上,国土资源部更加强调市场调控的预见性、差别化和针对性。各地应主动作为,做到均衡供地、稳定供地,消除异常信号,增加市场透明度,向市场释放稳定的预期信号。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