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用地市场运行状况再观察

2013年10月21日 16:31 40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防范地价异常波动,避免误读误导”,这是9月25日国土资源部传递出的强烈信息。
  地价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信号,对市场预期有重要影响。异常交易地块,特别是非正常高价地频现,加上社会片面炒作、解读,误导市场,干扰正常预期,对市场稳定性危害很大。
  记者对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异常交易高价地进行了梳理,并对部分热点城市住宅供地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异常高价地大多不是住宅用地,不能完全体现该区域房价走势,而热点城市的住宅用地供应量正在放大,供求矛盾有望进一步缓解。
  “地王”孰真孰假
  今年,自第二季度起,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异常交易地块增多,共计30多宗,被媒体冠以“地王”炒作。但分析数据显示,多数地块在本区域内并没有刷新总价或单价最高历史纪录,只因价格较高被戏称为“地王”。
  即便是10宗左右刷新本市总价、楼面单价历史纪录的,也并非全是普通住宅用地:
  从二线城市看,6月21日,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成交总价为5550万元的地块,楼面地价为5.1万元/平方米,该用地实际为商服用地;7月2日,珠海市横琴中央商务区成交38.48亿元地块,楼面地价1.59万元/平方米,该用地实际为商住混合用地;8月15日,佛山市禅城区成交6.1亿元地块,楼面地价8753元/平方米,该用地也是商住混合用地;9月5日,杭州市华家池成交分别为56.2亿元、36.7亿元、43.83亿元的3个地块,均为商住混合用地,且其中2宗为不同主体竞得,但也被媒体整合为一个地块,称为总价“地王”。
  从一线城市看,7月26日,深圳市前海深港04街坊成交71.8亿元地块,同在深圳前海,8月16日桂湾片区成交109亿元地块,先后刷新深圳地块总价记录,但两个地块都属于商务金融用地,与住宅无关; 9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成交总价21亿元的住宅地块,楼面地价3.55万元/平方米,但该地块同时竞建异地医院面积27.8万平方米,一下子将楼面地价拉升至7.3万元/平方米,引起广泛关注;9月5日,上海市徐家汇成交总价217.7亿元的地块,创全市单宗地总价新高,但该地块属于商服用地,也不是普通住宅用地。
  撇开住宅因素看,以上异常交易高价地其实并不“异常”。首先,这些地块大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土地稀缺的城市核心区域;其次,有的政策因素明显,如珠海横琴地区、深圳前海地区等,国家都曾出台相应支持政策,竞买者“竞”的是预期高收益;再者,少数项目因竞配建大大拉升了整体成本,进而推高地价等。
  更需要向市场明确的是,这些地块基本都与商业用途绑定,可以称为“商业地王”,但不能完全作为房价涨跌的参照,就地价总体水平也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实际上,需要干预、调控的是那些非正常高价交易,对于正常的高价地,政府不能干涉。”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