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分析师“装备”超千万

2013年10月19日 10:35 20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1935年3月,一位名叫伯尔托尔德·雅各布的瑞士作家出版了一本名为《战斗情报》的小书,他从公开发表的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寻觅到德国军事核心的秘密情报,所用工具只是一把剪刀、一罐浆糊、一个卡片盒和一个情报人员的头脑。
  如果雅各布身处21世纪,他或许就是位优秀的网络舆情分析师。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使得该行业正式走上前台。“勘破网络迷局、洞察社情民察”,在资深人士看来,这是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当然职责。不过要履行好这样的责任,信息采集与监 测技术绝非雅各布能比。
  撒网“捞舆”
  提到舆情监测,人们能想到的就是在热门网站搜索关键词,然后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舆情分析师既然能成为一个行当,其操作模式自然有专业和特别之处。
  记者了解到,每一个专业的舆情分析师都坐拥强大的舆情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微博、新闻、论坛、博客、公共聊天室、搜索引擎、图片、贴 吧等网站。除了将新浪微博、新华网、天涯社区、西祠社区、网易社区等重点网站一网打尽外,分析师还可自行增加目标网站,并对不同级别网站设置不同监测间 隔,有的最短达到1分钟。
  对于负面信息的监测,是舆情监测的重中之重。舆情分析师只需输入关键词,就能自动采集出文章标题与正文,并自动选出疑似负面信息。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可 自动进行情报处理,比如针对特定事件舆情总量如何,正负面声量比例如何,在哪类媒体分布最多,回复(转发)量趋势等。
  让人称奇的是,有些舆情监测系统还具有全面的社交网络分析功能,对于国内主流微博如新浪微博甚至设有专门监测模块,如果选择一位微博用户,系统能迅速描绘出他或她的圈子,比如基本信息、关注谁、与谁关系比较紧密等。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告诉记者称,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走红也催热了各类舆情监测系统,“根据客户需求不同,普通的舆情监测系统能卖到20万以上,深圳业内甚至有公司将舆情监测项目卖出超高价,项目金额超千万。”
  抢搭头班车
  在此次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为独家培训机构。“9月5日开始启动,目前报名的人还是蛮多的,以各行业单位、机构中从事网络舆情工作 的在职人员为主,也包括大学生、媒体人士在内的其他人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助理、舆情培训部副主任谷文杰向记者介绍,网络舆情分析师的 官方培训这属首次,导致大家抢搭头班车。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专职网络舆情分析师,谷文杰在行业里浸淫6年。此前这个行当相当小众,但随着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近一两年来网络舆情分析师急速升温。
  “网络舆情分析师干嘛?有媒体概括为‘为领导看网’,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谷文杰对记者称,如果说网络舆论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温度计”和 “晴雨表”,那么舆情分析师就是“气象员”和“预报员”,专职从事于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网络危机处置等工作内容,为政府机构、 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舆情监测、危机预警、公关咨询等服务。
  也就是说,面对网络上的海量庞杂的信息,舆情分析师将利用专业知识和工具进行检测分析和研判,为服务对象处置舆论危机、维护社会声誉提供决策参考。“比如 政府修条路、企业遇到质量纠纷,在大量的网络讨论中,我们需要根据职业经验来甄别哪些是水军,哪些代表真正的民意。”他笑着称,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职责 就是“勘破网络迷局、洞察社情民察”。
  高价培训费
  虽然目前网络舆情分析师从业人数没有权威数据,但确实有不少人从事这一职业,活跃在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记者采访多位舆情分析师后,大致勾勒出不同目标客户的舆情分析诉求。
  某省交通运输厅通过监测主流新闻网站、论坛网站、本地网站,及时获取所有与各级部门、各领导、各种与交通相关舆情信息,并及时处理。某地方政府的监测目标 则是主流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监测与当地相关的网上言论。某大型能源上市企业的监测目标为能源行业的行业信息、宏观信息、价格数据以及证券交易所市场公 告,以实时获取所有与公司的相关市场信息。某著名电商的监测目标是各类网站,监测所有公司相关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假劣伪冒产品方面的信息,以维护品牌声 誉。某著名投资基金则监测国外著名财经网站如华尔街日报等,辅助宏观决策。
  谷文杰告诉记者,由于仍处初级阶段,近年来一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来网络舆情分析师大都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二来职业人群缺少国家认可的从业凭证,致使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行为不规范,影响了业界声誉。
  这次培训的目的,正是规模化培养合格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规范舆情行业职业秩序。记者了解,人民网首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总计5天,基本培训费为7800元,折合每天1560元。
  薪情当看涨
  采访中,谷文杰称,“舆情监测软件能起到辅助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舆情分析师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力,做出准确的舆情应对。”
  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某上市公司长期股价低迷,有情绪激动的被套股东在股吧里发帖称,要组织人静坐。当时企业有个比较重要的活动,怕受 股东不理智行为影响,遂找公关公司进行情况分析、危机探讨。这家公关公司评价的结果是“非常严重”,并做了长篇舆情应对方案。因这套方案花费不菲,公司决 策层也想听听其他研究机构的意见,于是找到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当时我们经过全面分析、头脑风暴,最终认为公司应该冷处理,股东的言论只会在股吧里流 传,没必要过分紧张。”实际上,最终结果也证明了舆情分析师的判断,此事并未掀起任何波澜。
  记者了解到,目前网络舆情分析师分为见习网络舆情分析师、助理网络舆情分析师、网络舆情分析师、主任舆情分析师四个等级,舆情分析师月薪通常在6000-8000元左右,新入职的分析师月薪标准在4000-6000元区间。
  过去,许多政府机关和企业习惯于依靠战役式、被动式的“临时工作小组”应对舆情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部门开始设立专门的舆情部门或邀请专业舆 情分析师加入应对危机团体。因此行业内部人士坚信,只要互联网存在并发展,网络舆情分析师的社会价值就会越发彰显,职业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