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菲特”赛跑 余姚市防御地质灾害纪实

2013年10月16日 10:35 17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10月6日11时,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向浙江直扑而来,顿时吹乱了余姚的平静。
  这里,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举国关注;这里,成为全省地灾重灾区,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千余起。
  面对前所未有的灾情,余姚市国土资源局履责到位,周密部署,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起抢险救灾,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取得了“不死人、少伤人”的优异成绩。
  暴雨如注:百姓安危大于天
  “菲特”临近,余姚市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迅速进入战时状态。6日上午起,全体工作人员停止国庆休假,到岗到位,建立地灾应急值班制,5名局领导24小时轮流值班,迅速成立组织协调组、业务指导组、防灾救灾督导组、应急专家组,快速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同时确保应急物资保障到位,准备衣裤、雨鞋、手电筒165套,应急车辆10辆。
  余姚已查明地灾隐患150处,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和搬迁,其中86处达到基本稳定和无威胁状态。此次“菲特”袭来,余姚重点严防死守其余64处不稳定地灾隐患点,并将隐患点上3546名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同时及时转移有可能出现灾情区域内的3100余人。
  事实表明,这一举措十分正确。“菲特”期间持续强降雨,86处基本稳定的地灾隐患点均未发生灾情,不稳定的64处隐患点则发生多次灾情。
  余姚局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主动掌握全市水情和雨情,及时会商确定地灾预警等级,通过电视、传真、短信、电话等,将预警等级信息传送给各乡镇(街道)、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地质灾害监测员,发送预警信息58条,传送1万余人次。
  风雨里,洪流中,余姚局工作人员对64处不稳定地灾隐患点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了地毯式巡查与监测;全面检查地灾群测群防体系,向全市50名地灾监测责任人多次重申任务与责任,确保对隐患点进行24小时监测,认真做好巡查和监测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应急措施。
  为加强防灾救灾工作,余姚局成立8个督导组,到各地现场指导、协调,积极为当地政府开展地灾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技术等服务。
  各基层国土资源所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岗位、冲锋在前。梁弄镇、陆埠镇、丈亭镇、梨洲街道(江南)等地灾重点区域国土资源所同志顾大家、舍小家,日夜奋战。
  江南国土资源所所长夏勇明家中积水已达胸部,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他却不顾自家被淹,7日~11日,没回过一次家,始终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
  记者了解到,余姚市从10月6日7时起,启动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6日18时起启动二级应急响应,7日8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25小时内的“三级”跳,其潜台词是“有备无患”,足见地灾防治工作基础之扎实。
  风停雨歇:防灾工作不松懈
  台风过后的余姚,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大水围城,城区受淹,停水停电,交通受阻……
  积水没过膝盖、交通几近中断,余姚局克服重重困难,派出多个工作组,干部职工跋山涉水,深入灾区一线,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四明山区是地灾重点防范区。10日7时,局主要领导进入这一区域的梁弄镇、大岚镇、鹿亭乡了解灾情,看望受灾群众。11日8时,局领导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徒步近两小时赶到梨洲街道三溪村箬岙自然村,查看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看望受灾群众。
  暴风雨无情地袭击家园,大灾面前国土人有大爱。余姚局由局领导带队,组成两个组赴阳明街道富巷社区、锦江社区、群立村等“五联五促”联系村开展帮扶救助;局机关40余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向群众分发救灾物资;临山镇国土资源所陈小军、余科辉自行组织车辆、筹备救灾物资,参与社区抗洪救灾活动;丈亭镇国土资源所的同志得知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缺少被子,主动购买35条被子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台风过后,余姚局快速启动应急处置工作。由局领导带队的各工作组,与地灾防治专家一道,实地调查,帮助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据统计,工作组共踏勘地灾现场40余处,形成应急调查报告40份,提出应急处置建议160条。
  几天过去,余姚风停雨歇,太阳再次露出了笑脸。12日中午,记者在余姚见到一脸疲倦的余姚局局长项立秋。他说,思想不麻痹,工作不松懈,下一步仍要加强地灾隐患点巡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撤离人员方可返回;要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地灾点开展一次专项应急调查。
  10日起,全省51名地灾防治专家汇集余姚,和余姚局工作人员一起,分成16个应急小组进入梁弄镇、陆埠镇、丈亭镇、大岚镇、鹿亭乡等18个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截至10月13日,已经调查44个村的149个点。
  地灾防治工作责重如山,余姚国土人时刻铭记心中。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