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运作体系差别成为绊脚石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Geoff Raby把脉中国资源企业海外投资

2013年09月16日 14:8 29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Geoff Raby(芮捷锐博士)近期接受媒体采访,就当前中国的资源投资者的投资倾向,中企过去几年来的海外投资经验对未来“走出去”的影响,以及中国未来矿业并购趋势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记者:中国的资源投资者这些年积累了哪些海外投资经验?对下阶段的“走出去”战略有何影响?
  Raby:中国的资源投资者大概从2005年开始“走出去”,还处于早期阶段。我认为有两股力量推动着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一是国内企业希望尽快使其海外资产实现多样化,二是中国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增加。当然,这其中既有政府的支持,也有企业抱着“淘金”的心态而为之。
  我们要提醒投资者,海外的资源项目投资难度很大,需要非常谨慎。当然,中国的投资者也已经交了很多“学费”。过去几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反省过去投资的失误之处。我认为,中国投资者目前已经度过了这段“试错”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境外投资变得更平衡、稳健了。
  我觉得中国投资者主要学到3方面的经验:境外投资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并随时保持警惕;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控股,并且要雇佣当地管理团队;雇佣熟悉投资地的专业顾问,如投资银行、律师、公共事务管理人员等这些过去中国投资者不愿投入的方面。
  记者:过去十几个月来全球矿业市场低迷,那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情绪如何?现在的情况是买入机会吗?
  Raby:全球来看,矿业并购活动是减少了,中国投资者的并购活动也有所减少。其中部分原因是中国投资者在重新评估过去的投资失误,变得更加谨慎了。我认为,这种谨慎态度对中国投资者或是对投资接收方都是有好处的。因为,接受投资方也不希望因投资失败而毁坏自身的名誉,所以谨慎态度是值得欢迎的。
  但是,我认为,以历史标准来看,矿产品价格还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也是因为受到了过去十年价格高涨支撑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保持在7%或8%左右,相对于中国的经济规模来说,这样的增速可能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多的资源。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会比较慢,经济实力也相对较弱,但矿产品价格长期来看形势还是非常令人乐观的。
  虽然在过去几年矿业繁荣时期投产的项目当前的产品市场价格较高,但价格虚高的情况还是有所收敛。而且,资本支出(CAPEX)也在下降,尤其是在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前确实存在很多并购良机。当然,这不该是出于压力而为,而应该确认是好的交易才出手。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