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太多太滥反成企业“负担”
2013年09月12日 13:50 1547次浏览 来源: 工人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当务之急是要改变技能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提高效率
“每年都有很多技术培训,好多部门都有,不知道哪种培训适合,为不‘得罪’相关部门,每次接到培训通知时,都象征性地派几个人去参加。”福州金山工业开发区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余冶告诉记者,由于各种技术培训太多太滥,已成为了企业的“负担”,职工也选“花”了眼。
“市场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竞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职工素质成为决定发展的关键。”余冶告诉记者,企业很重视职工素质培训,每年都制定岗位所需技能清单并进行针对性培训,“企业对职工培训很渴望,但对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免费午餐’并不感兴趣。”
记者了解到,目前,劳动、工会、人事、农业、教育、科技、团委和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结果使培训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建省对人才的需求越来高。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2012年全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48.09万人,其中中级工20.13万人,高级工8.82万人,技师(含高级技师)8060人。这与全省1000万职工的数量相比少之又少。
福建省总工会日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的技能培训实际上是局限于岗位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培训,大多数属于短期、低层次的岗位培训及适应性培训,培训层次较低,针对性不强。企业培训师资力量欠缺,对企业工艺技术不是行家里手,也影响培训效果。
一些企业采用了先进技术设备,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针对性不强的培训也只能应付日常操作,对先进技术设备维修、吸收消化、潜能应用等方面的掌握少之又少,缺乏技术培训的长远战略规划。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有43%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有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人数仅占14%。
根据估算,一个工人要初步掌握一门技能,至少需要1500~2000元的投入,要想经过技能鉴定达到一定等级的技能水平,需要3000~5000元的投入。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培训,但培训资金直补政策存在补贴覆盖面较窄,操作流程繁琐,程序不够宽松灵活等问题,一些企业反映比较难于争取。
“企业职工参加培训、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没有与岗位晋升、工资报酬、奖金等直接挂钩,导致职工学习热情不高,培训效果不好。”
有些企业没有建立技能激励机制,不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不让有技术基础的职工参与技能考核鉴定,管理者怕优秀职工、高技能级别职工跳槽,不愿意将培训基金用于职工培训。
对此,福建省总工会提出,要整合资金渠道,强化资金保障机制。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金,按工种统一培训补助金额,培训网络相互连通,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针对当前职工技能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要进一步整合各方教育培训资源,合并相同教育培训项目,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以此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培训成本。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