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破解民间投资“玻璃门” 限期出台改进措施
2013年09月09日 8:55 1388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民间投资“成长的烦恼”,再次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昨日(9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与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转型升级研讨班学员进行座谈。在这次座谈会上,张高丽表示将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坚决破除民间投资障碍。而3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限期拿出细化实化已出台实施细则的改进措施。
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央高层接连发声,将有效推动对民间投资 “玻璃门”的破解。
“玻璃门”仍存在
近几年,在中央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的大环境下,民间投资数量已经出现了飞跃。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已经完成115584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63.7%。很显然,民间投资已经成长为社会投资的重要力量。
不过,尽管从2010年开始中央就不断出台针对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但在不同行业内,民间投资还是面临“玻璃门”。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作为独立机构,对民间投资的政策落地情况进行了评估,但评估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由于部分事实细则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设置过高,所以在实践中很难落实。
全国工商联还发现,政策落实的时候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一些法规规章也没有及时作出调整,这都导致了最终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9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明确,今后要坚决打破各种对民间投资制造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获悉,在下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针对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将会更加宽松,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再设定行政审批,凡可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不再前置审批,需要审批的,也要严格规定程序和时限。
整改细则限期出台
针对民间投资,其实并不缺乏相关政策,从2010年国务院颁布“民间投资36条”之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并且很多地方政府也跟着出台了一些本地区的实施办法。
不过在全国工商联的评估调研中,民间投资配套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这种局面有望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国务院已经要求限期拿出细化实化已出台实施细则的改进措施,需要配套政策的,抓紧制定出台。
“前面虽然推出了细则,但是细则不等于细化,所以还要通过一些微观的细节来看是不是有对接,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采用一种上下联动、里应外合的办法才能逐步推动。”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他表示,目前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性障碍在金融、电信、石油、城建、铁路几个领域比较明显,之所以在这几个领域明显主要还是因为在合作方式以及股权方式上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办法。
特殊领域的民间资本发展的确困难重重,这一困境能否改善还要依靠中央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表示,将会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此,王元京表示赞同,他认为,对于部分行业有必要开设“实验区”,在面对“上有政策、下有阻力”的环境时,可以更好地跟踪到真实情况。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