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世界能源形势确保我国能源安全

2013年09月03日 16:30 51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世界大国能源战略的借鉴意义
  世界大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制定能源战略、维护能源安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普遍注重内外兼顾、多元并举、综合协调,其能源战略既有许多共性,也各有特点。
  第一,大力开展能源外交,力求能源供应国和供应渠道多元化,重视能源供应通道和军事力量建设。一是各国高度重视海外能源多元化战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国,国内石油产量为3.3亿吨,而年消费量接近10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5%。1990年以前,美国石油进口中31%来自中东,16%来自中南美,11%来自加拿大。“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能源战略做了较大调整。2006年美国从非洲和中东进口石油的比例均占22%,但从非洲实际进口量要多于中东,非洲成为美国石油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从十几年前的70%~80%,下降到50%以下,尤其是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已经从2003年的28%,下降到2010年的约15%。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宣布,未来10年将把石油进口量再减少1/3。日本年消费石油2.4亿吨,其中2亿吨要从中东进口。日本还大力投资中亚、俄罗斯和非洲。日本重新提出要提高在石油丰富地区的原油自主开采率,由15%提高到40%。欧盟对石油的稳定需求量为每年6亿吨,对外依赖度也非常高。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的44%来自俄罗斯,27%来自阿尔及利亚,挪威提供24%,而原油供应18%来自俄罗斯,28%来自中东。二是大国的能源外交体现出各自特性。美国注重现实主义和实力基础,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游戏规则强加给盟友欧洲和日本;美国高度重视能源维护的军事力量建设,还不断加强对重要海峡和运河的控制。日本政府以经济援助为先导以改善国家形象,企业随后跟进前往这些国家进行勘探开发;日本强调外交的中立性,积极参与国际性组织和区域对话。俄罗斯能源外交也带有平衡色彩,在继续稳定欧洲市场的同时,大力开辟欧洲以外的市场。
  第二,世界大国为获取稳定可靠而经济的能源,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展开竞争,甚至发动战争。在中亚,美国策划并建成从里海经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到达地中海的“西线石油管道”,同时考虑从土库曼斯坦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入阿拉伯海的“南线石油管道”,以绕开俄罗斯控制。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总统普京2002年就提出建设欧亚能源联盟,力图从资源、管道、市场等方面全面控制中亚能源。除了伊朗等少数国家外,美国基本主导着中东石油供应。俄罗斯与欧洲、与独联体国家之间也围绕油气问题而经常发生不愉快。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世界能源进口大国之间也不断围绕石油定价权而斗争,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谋求操纵国际石油价格。日本与中国、印度也存在能源竞争。日本在修建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东海油气问题上与中国展开争夺。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展开勘探和开采石油。
  第三,大国也注意寻求能源合作与协调,争取某种形式的共赢。1974年建立的国际能源署(IEA)曾经很好地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该组织在建立紧急石油储备、国际合作机制方面提供指导,协调了各国行为,增强了抵御能源风险的能力。欧盟的能源合作相比之下非常成功。欧盟指定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提高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一方面从基础设施和监管规则入手,建设统一竞争开放的能源市场,同时指定了共同的能源政策,动用集体资源为共同利益服务,大大提高了欧盟在能源领域的国际谈判地位。欧盟尤其注意同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在国际能源论坛同“欧佩克”保持着密切对话,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和协调也比较紧密,欧洲和俄罗斯之间也有正常的能源合作机制。在亚太地区,多种能源合作思路正在展开。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