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高楼热亟需理性冷思考
2013年08月27日 10:36 584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李永军
特殊心态作祟——引发高楼竞赛狂潮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盲目追逐建设摩天楼的形成原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新闻观察中一个较为集中的看法就是一些城市特殊的发展心态作祟,引发了建高楼的竞赛热潮。
地方政府政绩象征 摩天大楼遍地开花,暴露出部分城市发展的盲目性。而这种发展盲目性,又多半出于地方政府“政绩”所需。在某些为政者看来,一个城市无论大小,无论贫富,如果没有摩天大楼高高耸立,似乎就不够现代化,从而也就显得为官一任,政绩平平,脸上无光。而摩天大楼恰恰是一种显示财富和实力的“政绩”,比任何政绩更具视觉冲击力。在此思维主导之下,动辄拿出几百亿元的公共投资打造地标建筑,竞相“逐高”,也就不奇怪了。这种追求“虚假繁荣”的政绩观以及摩天大楼“高度痴迷症”,后果相当严重。德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曾经警告,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发生在超高大楼落成前后,因为这种投资狂热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万科董事长王石也曾指出:“高楼建设不能抛开现实情况,更不能超越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步水平,否则高楼建设将不再是纪念碑、里程碑,而有可能成为墓碑。”
“楼越高表示越现代化” 对建筑垂直感的追求来自于西方。它到了中国以后,就成了一种现代性的标志,因为它跟我们古建筑的水平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人现在追求的是“现代化”,摩天楼盖得越高,就说明越现代。现在许多二三线城市开始积极地投身高楼竞赛,我们正好可以从中发现一种观念的滞后。
纽约、芝加哥都曾有过激烈的摩天楼竞赛。那时候的美国人也是刚刚富起来,野心膨胀。他们的热潮,一是出现在二十世纪初,二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再到后来,人们对空间的热情就慢慢减下来了,不再拼命地建很高很大的房子。人的力量来自于理性,有思维的能力,能够机智地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现代性的重要基础。争盖高楼是一件很不理性的事情,尤其是在经济效益上,它不过对某种象征性的追求,是跟现代性偏离的。
城市本土化发展战略缺乏 二三线城市的赌博心理,暴露出城市缺乏内向化本土化发展战略。绝大多数摩天楼是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相关联的,这些摩天楼的主要职能是所谓“筑巢引凤”,用来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地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等等。这样一哄而上地执行外向战略,不排除一种赌徒心理,即吸引来现成的大资金就能一步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中国从现代化进程启动以来,一直就缺乏内向化、本土化的发展战略。“摩天楼热”即是暴露了很多决策者的一个思维盲点。目前,不但稍有规模的大型城市无不在争做“国际化大都市”,就连二线、三线城市的规划图挂出来,也都是设想了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经济辐射能力,豪言要成为“区域中心”。如果内部的自主增长体系不完备,完全依赖相互贸易投资来互补,怎么可能持续增长呢?内生自主增长体系应当是基础,区域间合作一体化和全国范围内的功能区规划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锦上添花,而不能反客为主。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