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钛业产能过剩仍扩张 欠债十几亿
2013年01月25日 17:20 7270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网 分类: 钛资讯
过剩产能扩张:
从5千吨到2.5万吨
后来的事实证明,未能顺利上市融资并未影响到公司的扩产计划。
根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遵义钛业就已经展开了募投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从2006年的4月份开始就逐步展开项目征地、新增用电以及环保审核,到2006年8月份,贵州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了这一项目。
2007年6月份,投资规模高达10亿元的募投项目,在没有见到一分钱融资的时候就正式开工建设了。而至于建设所需资金,除公司自有资金之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就在同一年,公司向交通银行遵义分行申请了3亿元的授信。
而这个10000吨的新建产能才仅仅是一部分,按照公司此前的计划,是将产能从14000吨扩张到30000吨。
正在这个时候,遵义当地的一家名为东方钛业的民营企业看到市场上的钛产能过剩,正打算转让手中的海绵钛建设项目,遵义钛业瞅准机会打算收购这个尚未建设的项目。
2007年10月份,遵义钛业通过其与宝钢股份等股东合资成立的遵宝钛业,以4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东方钛业手中的海绵钛建设项目批文,在收购完成后,公司将这个原本只有5000吨产能的建设方案改成了10000吨,同年的12月份,公司又顺利地从贵州省发改委拿到了修改后的项目批文。
事实上,按照公司官方网站所透露的信息,在公司还没有拿到贵州省发改委批复的2007年10月29日,项目就已经匆匆开工建设了,不过,由于在修改这一项目方案时并未改变投资地点,因此,这一项目并未建设在遵义钛业的本部,而是选择在了遵义市下辖的桐梓县。
2013年1月20日,记者在距离遵义钛业本部80多公里外的桐梓县楚米镇找到了这座新建的厂区。整个厂区坐落在一个狭长的山谷内,绵延数公里,厂区内轰鸣的机器和滚滚浓烟也标示着这个项目正在生产。
按照此后公布的数据,这个建设在深山沟里的10000吨海绵钛项目建设投资高达14亿元,远高于本部项目的10亿元投资,原因是由于生产海绵钛的原材料金属钠和液氯等运输不便,为此公司不得不在这个新区还配套建设了液氯等生产项目。
根据遵义钛业在去年底公布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当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份,总资产不到16亿元的遵宝钛业所欠银行的借款已经高达10.06亿元,这其中,有7.51亿元则全部来源于长期借款,因此在融资成本上也远高于本部项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投资十几亿元的项目,目前并未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根据记者在当地采访了解,遵宝钛业从2011年6月份开始试生产,然而刚刚开始生产就发生了氯气泄漏事件,导致当地一座小学106名学生中毒的恶性环保事件,随后公司被主管部门责令停产,随后的生产也是断断续续。根据此后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遵宝钛业在2011年全年实际海绵钛产量只有1000吨左右,当年主营收入为1.17亿元,净利润亏损了700万元;到2012年上半年遵宝钛业的亏损超过了1000万元。
和遵宝钛业的命运类似,公司本部所建成投产的10000吨海绵钛项目也并未完全释放产能,数据显示,到2012年末,遵义钛业加上新建项目总计产能已经达到了25000吨,但是去年上半年实际的产量却只有10170吨。
即便如此,遵义钛业的施工仍未停止,目前遵宝钛业剩余5000吨产能项目和本部10000吨项目剩余工程仍在继续进行,按照预期两个项目将分别在今年的6月份和12月份相继完工,届时公司的总产能将达到30000吨。
利润悬崖:
从6亿元到200万元
导致公司产能无法完全释放的原因很简单,海绵钛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公司生产的越多,亏损额越大。
数据显示,在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公司生产海绵钛所需要的高钛渣、液氯、金属镁、四氯化钛和电力价格都是持续上涨,特别是生产海绵钛的主要原材料高钛渣,由于上游供应数量有限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3716元涨到了2011年的7526元,涨幅超过100%,而同期公司海绵钛的价格只上调了不到56%。
而再加上大量银行贷款导致的公司期间费用逐年增长,导致公司的毛利率逐年下降。在2006年公司筹备上市前业绩最辉煌的时候,销售毛利率高达57.28%,而到了2011年,公司的毛利率已经下滑至10.77%。
2009年,A股IPO重启,一时间市场对于遵义钛业重新上市寄予众望,然而,这几年公司的业绩下滑惨状已经让公司无法向证监会继续补充材料。
公司此前在招股说明书以及融资信用评估报告当中披露的财务数据,2006年时公司的净利润高达6.3亿元,而到了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跌到只有1000万元,如果刨除掉当年政府给予公司的财政补贴,2011年公司实际经营利润只有区区200万元。
进入到2012年,遵义钛业的业绩更加恶化,截至去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762万元,毛利率已经下滑至3.23%;等到了三季度末的时候,亏损额已经增加到了8308万元,按照这个趋势,2012年全年业绩报亏的可能性极大。
而在公司厂区接受记者采访的员工,已经开始担心年终奖了,在他们看来,2005年那个时候的好日子今后恐怕不会再有了。
业绩或将亏损,也正是触发公司在今年年初撤出A股IPO的直接原因。
不过,当记者在1月18日前往遵义市南郊的遵义钛业采访时,公司方面则拒绝就此事件作出表态,而记者随后就此事致函公司董事长郭晓光进行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遵义钛业的运气太差,错过了最好的时候。”说起遵义钛业没能在资本市场上完成10亿融资,贵州省一位监管层负责人不免有些唏嘘。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去年的时候,遵义钛业似乎已经意识到全年的业绩不会太好看,因此,从去年年中公司就委托上海银行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预计总计融资额为5亿元,其中2012年第一期规模约为1亿元,而这笔钱将会被用于置换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
眼下,公司的资产负债当中流动负债主要是银行借款。截止到2012年6月末,公司的银行借款总计达到了17.8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8亿元,长期借款9.87亿元。简单估算,公司每年就需要支付上亿元的利息,显然,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还不及银行利息的十分之一,这样下去,只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持续增加的债务危机。
遵义钛业与IPO无缘,尽管对公司是一个坏消息,对投资者却是一个好消息,投资者避免了自己的钱被用于支持过剩产能而血本无归。
更麻烦的是,在公司现有业绩持续恶化的情况下,贵州省政府为公司提出的破茧之道是继续投资,进军下游钛材生产,打通下游产业链。
按照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对钛产业的规划,就是要“巩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的龙头地位”,为此要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规模达到44亿元,将海绵钛的产能扩张到3万吨以上,一场新的赌注又开始了。
北京的一位经济专家表示,在投资拉动GDP增长中,国有企业充当了急先锋,IPO成了过剩产能的垫脚石,习总书记提出不要有水分的GDP,要有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增长,无论政府、国有企业,还是资本市场所有决策都应该回归投资回报基础上。
[1] [2]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