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用3D打印造飞机钛合金大型构件

2013年01月23日 10:23 93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从“减法”到“加法”
  实现质的飞跃
  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是以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生长),从零件数模一步完成高性能大型复杂构件的“近净成形”。这一技术1992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并迅速发展。由于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对大型钛合金高性能结构件的短周期、低成本成形制造具有突出优势,在航空航天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高度关注。
  在王华明教授看来,从传统的大型钛合金结构件制造方法,如整体锻造、切削技术,到这种新型的激光直接制造技术,实现了加工技术由“减法”到“加法”的质的飞跃。采用整体锻造等传统方法制造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零件的加工除去量非常大。例如,美国的F-22飞机中尺寸最大的Ti6Al4V钛合金整体加强框,所需毛坯模锻件重达 2796千克, 而实际成形零件重量不足144千克, 材料的利用率不到4. 90%,这势必造成大量的原材料损耗。与此同时,在铸造毛坯模锻件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也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效率。并且传统方法对制造技术及装备的要求高,通常需要大规格锻坯加工及大型锻造模具制造、万吨级以上的重型液压锻造装备,制造工艺相当复杂,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
  相较于传统的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整体锻造,激光直接制造是一种做“加法”的加工技术,主要用高功率的激光束对粉末丝材进行熔化,往上堆积,实现材料逐层添加,直接根据构件的CAD模型一次加工成形。激光直接制造得到的零件微观组织很细,力学性能很好,也可以实现多种材料铸造。综合来讲,这种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无需大型锻造工业装备、大型锻造模具及锻坯制备加工;机械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加工过程实现结构件“近净成形”,只需一步完成;加工设计灵活度高,可以实现特殊功能零部件的“原位”铸造;所制备的零件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等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与加工质量。
  王华明认为,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确实是一种带有变革性的,短流程、低成本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其被国内外公认为是对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工业装备研制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关键制造技术之一。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