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行 “钒钛之都”刮起“头脑风暴”
2012年11月29日 12:41 10522次浏览 来源: 四川日报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张通 刘旭
院士行·见
5位院士齐聚“钒钛之都”
攀枝花对于5位院士来说并不陌生,尽管亲临当地考察指导的机会并不多,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却一直牵动着院士们的心。
干勇院士已是第5次来到攀枝花,除了感受到城市愈发美丽,更令他欣喜的是这里的钒钛资源利用水平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还原新流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向产业化推进,钒资源应用领域得到新拓展、钛产业全流程工艺技术基本打通……
攀枝花的钒钛资源可谓得天独厚,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亿吨,整装勘查初步结果表明还有147亿吨的潜在资源量,除了铁、钒、钛外,还伴生有钛、镓、钪、钴、铬等重要的战略资源。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攀枝花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钛原料和钛制品基地,被命名为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中国钒钛之都”。
“富甲天下”的宝藏多年来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早在40多年前,张懿院士就与攀枝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导师就在攀枝花红格矿区搞科研,我本人也经常过来,对这里很有感情。”张懿告诉记者,每次来攀,她不仅给科研院校作学术报告,还到攀钢等企业“把脉问诊”,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010年7月,攀钢与张懿院士工作团队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研发“焦化废水强化处理集成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院士工作团队有2-3名专家常驻企业。
邱定蕃、余永富、周国治3位院士也都多次来到攀枝花,见证了“中国钒钛之都”的逐渐崛起。
此次院士行活动,让5位院士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攀枝花。11月23日,院士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深入钒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详细了解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现状。考察过程中,攀钢1.5万吨/年海绵钛项目、直接还原及人造金红石中试生产线、云钛公司钛锭项目,以及即将投用的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给院士们留下深刻印象。
“院士行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发挥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把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到新高度。”余永富院士说。
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丁建高介绍,举办院士行活动旨在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集中研究探讨,发挥院士专家的群体优势、技术优势、知识优势,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并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