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集团陷入应对“李鬼”的烦恼
2012年11月01日 9:5 615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贵金属
盈利空间被挤压
30余“李鬼”公司在上海地区的横空出世,让中国黄金集团着实吃了一惊。
“双方拼的其实是黄金饰品加工费。”一家民间黄金公司人士透露,中国黄金集团金条报价是国内黄金即时价格+12元加工费(包括每日黄金价格波动的损失补贴、相关加工税费、运输保管与仓储费等),而民间黄金公司将省下的营业税补贴在加工费环节,只收加工费4-5元。
“如果跟随降价,等于我们自我承担每日金价波动风险及运输保管仓储等成本开支,盈利空间就更低。”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坦言。
但是,中国黄金集团维权征途绝不轻松。中国黄金集团暗访调查发现,这些傍着“中国黄金”的“李鬼”,都将公司注册在香港。按照香港法规,他们都属于合法经营,只是借助“中国黄金”名称而已。
而中国黄金集团申请的“中国黄金”商标迟迟没有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因为内地商标法规定“中国”等通用名字不能用于商标注册。一位中国黄金集团人士透露,目前他们只能先注册“中金”商标,避免其他公司以此误导投资者。
记者了解到,即使众多挂钩“中国黄金”名称的公司注册在香港,但黄金采购渠道仍主要来自境内民间黄金回购置换产业链,不大从香港直接进口黄金饰品。因为从香港进口到内地的黄金关税约27元/克,反而让他们的价格战变得无利可图。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