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成八大行业兼并重组绊脚石

2012年10月30日 8:38 95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缓慢 10年38个文件难解顽疾
  记者获悉,我国成立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参加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简称“部际协调小组”)。
  一位协调工作小组成员透露,工信部正在牵头起草一份指导意见,囊括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重点行业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兼并重组。近期提交其他11个部门会签,争取年底前以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名义联合发布。
  这已经不是国家第一次酝酿推进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自2003年开始,国家出台的多项产业政策中频频提及“兼并重组”,而上述八大行业分别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更是对兼并重组提出了具体目标。
  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发布。该意见要求,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为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工信部随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助力推进兼并重组。此外,2012年,国务院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更提出,“十二五”末期相对于“十一五”末期,钢铁行业前10家的产业集中度(按产品产量计算,下同)要从48.6%提升到60%,汽车行业前10家的产业集中度要从82.2%提升到90%以上,船舶行业前10家的产业集中度要从48.9%提升到70%以上。
  “政策一箩筐,凸显了兼并重组在这些传统行业实施的难度。”一家国有钢铁企业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实际上诸多的政策推动,并未真正解决上述八大产业兼并重组的难题,这几年来兼并重组步伐非常缓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行业集中度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排名前十位的企业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8%。
  另以水泥行业为例,为了促进水泥产业健康发展,自2003年12月23日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开始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发布了与水泥产业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文件多达38个,但其产能过剩顽疾仍无法根治。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