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2012年10月25日 10:45 1098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37岁的列旦桑布如今已是事业有成,不仅盖起了新房子,还添置了新的越野车。家庭也十分和睦,上有68岁的父亲、母亲,下有4个孩子,还有3个妹妹,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我丈夫很憨厚,不仅是个孝顺的儿子,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仁义的兄长,对我也倍加呵护。有一次他从兰州回来,特意为我买了一双皮鞋,说是外面比较流行,把我兴奋了好几天。”列旦桑布的妻子面带羞涩地告诉记者。看来列旦桑布走南闯北,把一种新的生活气息也带了回来。
“我现在最头疼的是厂子里的人手不足。因为铜器制作既枯燥寂寞,出活也很慢。现在一些年轻人即便父母愿意送来学习,也沉不下心。毕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人不愿意再待在村子里。”列旦桑布略有些无奈地诉说着。不过,尽管遇到一些困难,列旦桑布对孜东铜器的文化传承却充满信心:就在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孜东铜器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辈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东西,国家也有这么好的扶持政策,我要让它完好地传承下去,不管困难有多大。”列旦桑布介绍,下一步县里将资助铜器厂15万元,到时候,他准备自己再投入一部分,把厂房扩大,建起两层楼作为工人们的宿舍。同时,招收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过来,免费提供吃住,每月还给1500元的工资,传授铜器制作技术,并将市场扩大到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上来。
在近两年的珠峰文化旅游节上,孜东铜器厂已经展出了自己生产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们相信,这一小步将是孜东铜器走向美好未来的一大步!
主题词: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乡孜东村;孜东铜器;香曲河
历史与特色:
南木林县所在的香曲河流域,史载是藏地历史上有名的“女儿国”苏毗的发祥地。苏毗一度与藏南的吐蕃、西部的象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藏传佛教的著名教派“香巴噶举”也发源于此,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香巴文化”。
南木林县境内的艾玛乡孜东村,则以“孜东铜器”闻名全藏。藏地制作手工艺品的地区比较多,但是美誉度比较高的铜器只有昌都工艺品、拉萨工艺品、日喀则扎西吉彩工艺品,再有就是南木林县孜东工艺品。
金属器物是藏族社会最重要的器物之一,也是藏族器物艺术品中的精华所在,从古到今基本上全靠手工制作。目前孜东艺人制作的工艺品主要有传统的藏式香炉、碗、刀、铙、钹、柜子、佛像等宗教用品、家庭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其工艺品主要特点是器物材料以铜为主料,器物图案设计风格古朴,做工精细、精雕细琢,刻画优美、线条流畅,且经久耐用。近年来,在国家保护民族手工艺传承的政策扶持下,孜东铜器的工艺不但得到了有效传承,还有所发展,孜东铜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尤其是作为旅游产品,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也让更多的手工艺人和农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