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仍是金属价格主要支撑

2007年12月07日 0:0 12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华体会体育


  近期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以及中国宏观调控的不断增强,放大了金属期货市场的利空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10月份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锌价跌幅已经超过40%, LME铜价跌幅也一度达到20%。从后市来看,全球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前景仍然稳定,只要中国铜消费维持15%的增长,全球铜市都将处于紧张状态。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下游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制约铜价的调整空间,短期内LME铜价或在6300美元至6900美元区间震荡。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铜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亚洲地区铜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尤其是中国铜总消费量、增量以及消费占比三项全部稳居第一位,中国因素越来越成为全球铜市的主导因素。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世博、奥运消费方兴未艾,可以预期,调控压力对中国铜需求影响不会太大。

  ICSG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精铜消费增加了70.5万吨,主要用于电力电缆、电子电气、机械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是主力,大概占到55%左右;电子电器约占35%,建筑交通运输行业在10%左右。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1月至10月发电量26433亿千瓦时,增长16.2%;空调7893万台,增长26.3%;房地产行业21600亿元,增长23.1%。2007年中国精铜消费增量可能超过100万吨。目前来看,中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趋势仍然稳定,即便2008年铜消费增幅下降30%至70万吨,按全球精铜供应仍然增长4%计算,增量也恰好在70万吨左右,那么仅中国消费就足以保证全球铜市供需平衡。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