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影响国际油价 石油金融属性增强

2009年09月03日 8:51 31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产品的金融属性并未减弱,而是大大增强。石油供需基本面也没有重新控制原油价格,相反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恢复前景的预判,越来越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
  预期在油价波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回暖,商品市场主要被乐观情绪笼罩影响下,进入8月后,国际油价连日冲高,截至8月11日,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评估价平均为每桶71.57美元,比7月26日前的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上涨5.07%。8月24日,国际油价继续上扬,盘中一度接近每桶75美元关口。
  但是随着油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经济基本面还无法支撑油价继续高涨,因此,国际油价在每桶75美元重要关口受到严重阻力。8月31日,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恢复前景再次产生忧虑,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至每桶70美元以下。分析人士指出,油价再创新高需要更清晰的复苏信号加以支持。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预期在油价波动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三四十美元,逐渐回升到每桶六七十美元,主要与整体经济回暖,投资者信心增强有关,而近期的油价下跌,也与人们对经济的担忧有关,今后油价波动与供求关系有可能脱离,并不直接反映原油供需基本面的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促使油价频繁震荡的主要因素体现在石油的金融属性增强方面,期货市场上大量资金在炒作信息,信息就是一些经济数据,利好或不利的消息,都可能成为推高或打压国际油价的因素,显然投机因素对油价仍然起到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美元的频繁波动,也相应带来油价上下震荡。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