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价长期低位 近期各地轮番涨价
2009年08月26日 8:54 392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叶一剑
涨价背后深层次问题
“除了天气转凉需求增加、进口减少等因素,重要原因是,进入8月份以后,包括两大公司的很多炼厂都开始检修。”上述山东地炼副总经理指出。
该副总经理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液化石油气价格处于低位,炼化企业更理性地选择将炼油产生的液化石油气进行深加工,导致真正投放市场数量减少。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在提炼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过程中剩下的一种石油尾气,由炼厂气所得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杂质。
传统上,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于工业和生活用气,少量作为石化行业中间产品,其中70%用于生活用气。但现在,有更多炼厂将液化石油气转向石化行业中间产品。
“根本原因在于,纵然在原油价格很高时,液化石油气价格一直上不上去。”金银岛网交所液化石油气主管王蒙解释。
2008年7月份之前,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高位盘旋且已经突破140美元,作为原油副产品的液化气现在却一路低迷。“以南京炼油厂为例,南炼在华东市场具备风向标地位,而报价始终在6000元/吨的狭隘空间不断盘整。在业内看来,国内液化石油气价格传导作用尽失。”新澳能源贸易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称。
新澳能源一份研究称,基于石油安全考虑,中国进入新一轮大规模扩建炼化能力时期,进口液化石油气数量进一步减少,对外依存度减弱,国际气价很难对国内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王蒙认为,更关键的是,从民生的角度考虑,国内液化石油气价格属于重点监控对象,任何一次液化石油气价格剧烈波动都会引起主管部门关注,短期价格上升空间不会很大。
涨价或将成长期趋势
王蒙称,从去年开始,很多炼厂都已经开始启动配套规划,转向生产车用气,或将液化石油气作为化工添加剂,比如,目前炼厂配套乙烯项目已经成为主流,生产乙烯就会消耗部分液化石油气,“这使得液化石油气商品量下降明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炼油量达到3311万吨的纪录水平,同比增长8.3%。7月份汽油产量较上年上升17.7%至639万吨;柴油产量上升9%至1285万吨,也双双创历史新高。
所以,“单从液化石油气产量来看,7月份,液化石油气产量并非减少了,而应该是大幅度增加。”王蒙说,“只是液化石油气商品量减少了”。
在王蒙看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带来民用液化石油气涨价,“只是从民生的角度,有关部门才如此强烈关注”。
但目前液化石油气价格,距发改委规定上限仍有很大差距。
许昆林表示,国家对液化气出厂价有指导价,跟90号汽油有比价关系:1:0.92,“目前这个价格没有超过指导价上限”。照此换算,即使按照今年7月28日下调后的汽油出厂价每吨6510元,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最高限价在每吨5989元,远高于目前市场价格。
“此外,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具有很强替代性,中国天然气价格走高已成必然,所以,液化石油气价格走高将是长期趋势。”刘毅军说。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