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污染代价触目惊心 治理费超经济收入

2012年04月09日 14:37 20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舆情头条

  “环境治理并不是我们用来提高稀土价格的借口”,面对国外对我国稀土政策提出的种种质疑,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4月8日“稀土协会成立大会”上详细阐述了稀土污染“巨大黑洞”。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苏波表示,我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触目惊心,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稀土开采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据悉,截至2011年底江西省稀土企业51个,全年稀土主营收入329亿元,利润为64亿元,而这一利润已经居稀土行业首位。相比较前几年的低价贱卖,这一利润水平,已经是稀土价格上涨4倍后带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从最有行业竞争力的稀土大集团来看,包钢稀土在内的13家稀土上市公司公布了2011年年报,共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75亿元,尽管较上年24.38亿元的规模增长1.15倍,但是仍然无法和上述数字相提并论。
  苏波说,目前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资源、走私等情况依然猖獗,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并由此引发巨大环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北方稀土龙头之称的包钢稀土,其环保审核至今仍未达标。近日,环保部污防司发布第二批基本符合环保要求稀土企业名单,共有41家稀土企业已经基本符合环保要求,但是,仍未见“包钢稀土”出现其中。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