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镉污染升级 或建立赔偿基金
2012年02月03日 15:2 260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头条
截至2月2日最新统计,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不同规格13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经检测是镉超标所致。相关专家表示,距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阶段结束大概还要一个月。对于污染导致渔民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且做出了相关的应急方案。
禁止受污鱼类上市销售
截至2月2日最新统计,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不同规格13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涉及养殖户237户,网箱758箱。
河池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介绍,事件发生后,河池迅速成立龙江河段网箱养殖鱼类死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经解剖并采集样品检验,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此次龙江河网箱死鱼的原因是水质镉超标所致。目前,没有发现死亡鱼类以及受污染鱼类上市流通的现象。与此同时,柳州市水产畜牧部门表示,已经禁止柳江、柳城两县受污染江段网箱鱼类上市销售。
如今渔民们已经停船,死鱼已被当地水产部门掩埋。河池市委副书记秦斌表示,将对污染水域的鱼类资源和水产养殖资源损失进行评估,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污染主体对渔民损失进行赔偿。
专家称投放药剂未超量
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2日对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污染团还在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的洛东水电站附近,污染团峰值已控制到超标20倍以下,污染团到达柳州市柳江河段还有数天时间;而距此次事件的应急处置阶段结束大概还要一个月。
另外专家也表示,此次处置工作虽然投放了大量药剂,但没有超量。
处置工作所用的药剂是目前在自来水厂常用的药剂,即使在镉污染团峰值最高的洛东水电站,药物用量都没有超过自来水厂的用量标准,总体是安全的。(
镉污染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
到2月1日,距离1月13日最初发现死鱼时间已经过去了近20天,马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在现场调查了25家养殖户,目前仍能见到大量死亡的鱼,同时,罗山村村民告诉他们,就是这几天仍不断地有鱼死亡。
据罗山村村民介绍,罗山村村民祖辈就在这里养鱼,目前有40多户养殖户。(法制日报 )
“罗山村养殖户绝大部分养殖的是竹鱼,一般是3年的养殖期,一条鱼苗大概就3块钱。调查的养殖户绝大部分人已经养了一到两年,已经有些成鱼将要上市。”马勇说:“在现场,据初步估算,40多户损失至少在400万至500万元之间。”
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养殖户中也有养名贵鱼种的。比如丁桂鱼,这种鱼仅鱼苗就要8块钱一条。包括这些名贵鱼在内,最终可能都会死亡。他说,据村民反映,眼下活着的鱼也已经中毒,这些活着的鱼没人敢吃,更没人敢买,村民们连自家的猫都不敢喂。养殖户损失惨重。
当地人告诉马勇,这么多年,罗山村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
希望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
据罗山村村民反映,死鱼事件发生后,有关政府部门曾到罗山村调查。但是,能不能得到赔付,他们心里也没底。
马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当地村民将死亡的鱼或倒入河中,或掩埋处理,并没有采取措施予以保留。在罗山村启动调查后,他们已告诉养殖户如何保留证据。同时,中华联合会也开始搜集并保留证据。
“一但事件平息下来后,中华环保联合会将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启动环境公益诉讼。”马勇说,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主要是想建立镉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因为镉污染发生后,人或动物的中毒症状有一个潜伏期,要真正发病可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过程,建立基金就是为了日后对污染受害人进行救治以及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专家担心存在“痛痛病”危险
广西龙江镉污染问题引起专家的高度警觉。2月2日,中央民族大学乔世明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她的担心。她认为,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其中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的。
乔世明说,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超过标准含量的镉大量进入生物体内,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镉中毒早期仅表现为周身关节疼痛,经休息后疼痛可以缓解或者消失。但几年之后疼痛就会遍及全身,运动严重受限,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以引起全身多处骨折,甚至深呼吸都会感到疼痛难忍。最后,镉中毒者卧床不起,呼吸困难,无法饮水进食,只能在极度疼痛中死去。正是由于此病疼痛难忍,所以最初发现者将其命名为“痛痛病”。
“这种痛上加痛的疾病,首先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据她介绍,日本发生的“痛痛病”也是源于当地一座炼锌厂的污染。“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让日本人在50年前疼痛不已的疾病,如今在我们国家也露出了危险的迹象。”乔世明说。
对于污染的发生,乔世明分析很可能是污染转移的结果。
乔世明认为,造成镉污染的企业以往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的一些区域,而近些年来,一些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开始往中西部省份转移,使原本重金属污染只是零星分布的西北地区也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加之西部省份急于发展经济,对环境的监管水平和力度相对不足或主动放松,导致中西部地区的污染事故也频频发生。
“环境污染性疾病往往都有很长的潜伏期,有的甚至几十年。潜伏期内,被污染者可以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但过了潜伏期,很多临床症状和体征都会相继出现。”乔世明说。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