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包世臣送友白铜镇尺赏析
2012年02月02日 16:24 3990次浏览 来源: 收藏快报 分类: 铜器
清代包世臣送友白铜镇尺
刻铜艺术始于清中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和双钩浅刻为主要造型手法,材质以白铜、黄铜为主;所刻器物有生活用品,更多的为文房用品,如墨盒、镇尺、笔架、笔洗等,传世品最多的是墨盒,镇尺以文人相送的为多。刻铜艺术发端于北方,刻铜名家大都云集北京而且多数都是书画造诣深、知名度高者。
笔者要介绍的这副包世臣送友白铜镇尺(见图),虽未戳号,但做工精良,夺人眼球,把玩后令人叹为观止。
该镇尺规格22×2.7×0.4厘米,一只正面阴刻“两峰环青,一溪横绿”四字联,另一只正面阴刻“苔痕滋雨,竹影留云”四字联。一副镇尺同时刻两副联,少见。上款:亩园三兄先生雅鉴,下款:安吴包世臣。无刻铜名号。经上手后,我认定此镇尺为旧物,理由有二:第一,它是老的、用过的。从氧化程度上、包浆上看,它与新品、仿品截然不同;它的气象不同,上手后有一种柔润、光圆的感觉,无任何的打磨痕迹,成色也明显与仿品、做旧不同。第二,从刻工辨别,该镇尺正面刻有对联、上下款。虽然仿品也能做成一模一样的,但是从刻工技术上来说,它是有别的。该刻铜刀工娴熟、刚劲有力,刀刀果断、到位,笔笔神采飞扬。特别是魏碑体,不但碑痕明显,而且笔画时有变化。方圆、粗细、直曲、深浅,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湛刻工,远非当今手工刻所能比拟。从以上两点分析,该镇尺如今可称之为“非常之物”了。
从镇尺字面上看,该镇尺是包世臣送给被他称为三兄弟名叫“亩园”的人。遍查百度,湖南、杭州等专为人起名的公司还真有叫张亩园、李亩园的。但姓有千家万家,不知包世臣送的这位“亩园”叫某某亩园。也许是某名家的字号,因学识浅,不得而知。但从“雅鉴”二字可以悟出包老先生叫“亩园”的人一定与包老先生是世交好友,而且交往密切,感情甚笃。
包世臣(1775—1853),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生于安吴(今安徽泾县),因此,学者们时称“安吴先生”、“包安吴”。包世臣毕生留心经世之学、勤于考察,对于盐务、水利、刑法、农业无不涉及,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名满江淮。鸦片战争时期,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都有记述与议论,颇具卓见。他的学术思想,不同于乾嘉以来一般学人。他的论文贯穿经世之旨,与当时古文家、经学家异趣。因此,可以说包世臣是个怪才、奇才。他存世的著作有《管情三义》、《中衢一勺》、《齐民四术》等。
包世臣终生爱好碑学,因此,他的书法作品以碑体为最,也以碑体闻名。该镇尺上的对联,是包先生的精品力作,字字珠玑,老辣痛峭,气横九洲。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