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河镉浓度降至25倍 官方称柳州不会停水
2012年02月01日 9:39 212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头条
1月31日,龙江河镉污染进入第16天。
当天,广西官方召开新闻通气会称,龙江河镉污染处置取得重大进展,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柳州市取水口镉浓度不会超标两倍,柳州市不会出现自来水停水。
据悉,经过调水稀释等综合应对措施,1月31日龙江河镉浓度已降至25倍左右。
广西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在会上宣称,指挥部组织专家会商分析后一致认为,优化后除镉方案效果明显,配合融江的水利调度,保证不会对柳州下游地区造成影响。
记者当天在柳州看到,整个城市总体上较为平静,但各大超市纯净水的销量较之以往有翻倍增长。同时,柳州市已准备了日供8万吨的地下水备用水源,卫生监督和疾控机构对备用水源进行了水质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而对于先前有媒体称柳州市官方在获悉龙江镉污染后刻意隐瞒、延迟公布消息达数天之久的报道,柳州方面1月31日也予以否认。
“在获悉龙江镉污染后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出通告,没有延迟公布镉污染消息,随后每日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水情信息,并没有对镉污染消息静默。”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新闻发言人甘景林解释说。
据介绍,柳州市政府1月18日凌晨3时30分接到河池市关于龙江河污染的传真通报。本报记者查阅近期《柳州日报》和《柳州晚报》显示,该报自19日起每日发出有关龙江污染和柳江水情的消息,并刊登各类水情检测图表。当地媒体亦证实,从18日晚开始,官方通过当地电视台、官方微博、手机短信等媒体每天发出龙江河遭受污染消息。
每分钟投放75公斤中和物
1月31日,往龙江中投放清洁剂的工作仍在持续。
在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记者看到,武警战士将袋装聚合氯化铝投入水池并引入江中稀释污染水体。当地政府目前正以每分钟75公斤的强度,24小时不间断地往江中投放中和物降低镉浓度。糯米滩电站是距离下游柳州市最近的电站,也是当地处置龙江镉污染最为关键的一道防线。
在上游的河池,该市境内为降解镉浓度已设置了六道防线。其中第六道防线位处龙江河洛东水电站下游6公里处的博冠纸业内,该防线于1月30日凌晨3点建好投放系统,3点15分正式开始投放。
据记者了解,龙江河宜州段沿河两岸直接饮用龙江河水的民众有50多户200多人,迄今为止已接收到政府送出的1000多桶水。这部分民众的饮水安全没有问题。
据广西环保厅介绍,该厅已调集210多名监测人员、95台(套)监测设备、40多辆车参与应急监测。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现场指导下,在龙江至柳江200多公里长的河段,共布设20个定点监测断面和数十个巡测点,对重点断面实行严密监测监控,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我今天一整天都在现场,环保厅调集全区环境监察人员对河池市所有涉重金属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不出现新的污染。”1月31日,在电话那头,语音略显疲惫的广西区环保厅厅长梁斌告诉本报记者。
针对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部已经成立,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已然到位,并纳入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应急办、监察厅、环保厅、水利厅等多个部门。涉嫌违法排污相关企业的7名相关责任人在1月30日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相关责任调查已全面开展。
环保部也参与到事件启动应急和调查工作之中。环保部一位官员1月31日向本报透露,“部里已经派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带队去了广西现场。”目前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和华南环保督查中心正在会同广西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流域污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接下来,环保部和监察部还将联合地方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组织编写事故报告,并上报国务院。
广西一名知情人士表示,7名责任人分列于数家企业,除媒体中已知的金城江鸿泉立德粉材料厂外,还有包括金河矿业等企业,而后者是国企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旗下企业。
此次污染导致的当地渔业的受灾情况也历历在目。
在柳州市柳城县六塘镇高要屯,在龙江河上打渔为生的村民唐义平坐在渔船上,一脸的迷茫。“先前打了20斤鱼,后来知道河水受到污染,出于良心马上倒回河里,不敢拿去卖。”唐义平说。唐义平的大哥和二哥3户人都以打渔为生,一大家子在镉污染事故发生后,生活陷入困难。
“对于宜州来说,这次污染事件受影响最大的是水产养殖业,那些在河道里网箱养鱼的渔民损失非常大。”宜州市委书记奉海峰告诉记者,对于沿河两岸的群众因水体污染遭受生产的损失,政府已经派出工作组进行认真核查。“核查清楚后,我们要对受到损失的群众进行赔偿。”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