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稀土价格或重蹈暴涨覆辙
2012年01月18日 8:2 364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头条
日前,中国最近修改了颇受争议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在发布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的同时,首次对轻稀土、中重稀土进行分类管理,也就是对出口的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作了具体的数量规定:2012年全年的中重稀土出口配额为3582.5吨,入围企业和待审核企业均有涉及。商务部此举被视为治理稀土出口弊端的一大措施。
为中重稀土单独设置配额(中重稀土占配额总量的15%,轻稀土占85%)的做法最终将令这类稀土变得更加稀缺。轻稀土相对来说更为常见,是中重稀土生产过程的副产品;中重稀土则更为稀缺,对于某些专业技术用途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商务部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下达给符合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申领条件的企业。下达数量约为企业全年应得配额量的80%.为了保障国际市场需求,保持稀土供应的基本稳定,2012年的出口配额总量仍与2011年基本持平。政策的针对性:稀土是17种元素的集合,其中,中重稀土的某些元素因为储量较小,更为稀缺,价格可达轻稀土的10倍以上。对稀土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资源。各元素之间资源禀赋、开采和冶炼加工模式、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各自的用途等均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保护资源和环境,根据国务院《若干意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商务部在下达2012年第一批出口配额时,对轻稀土和中重稀土分别予以下达。
值得注意的是:2012我们的稀土出口配额政策,而将造成两方面比较突出:
第一,中重稀土国际市场可能会短缺,而不是国内市场,2012中重稀土出口配额少于2011年的前提下,那么在明年的中重稀土走势情况将依然严重,而可能国内中重稀土市场由于供大于求,但出口待审核企业名单及其第一批出口配额预留表的重要中重稀土出口商:甘肃稀土包钢稀土[42.635.55%股吧研报]广东珠江稀土包头罗地亚稀土等的稀土生产量都将可能都将有所下降,有利于2012上半年稀土价格稳定;
第二,轻稀土市场,2011年价格方面,中国的稀土价格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部分稀土产品价格经历了3至5倍的涨幅,又在近几个月跌去了30%至50%.政策方面:内蒙古包头市、山东济宁市、四川凉山州政府签署了《蒙鲁川三省(区)三市(州)轻稀土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这标志着继2010年南方五省区实施中重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后,我国正式启动对轻稀土实施监管区域联合行动。2011下半年,随着稀土价格的下降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景气,下游基本上开工率只能保持在60%,有的是由于产能过大,成本太高,导致停产,如风电企业,有的则是因为欧洲经济不景气,消费力下降而导致的用量减少,如抛光粉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因为欧洲经济不景气,对手机的消费量减少,导致对抛光粉的消费量也减少了约30%左右,也就是说,下半年稀土价格的下降,虽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上半年炒作过多,价格上涨太快造成的。
预计在2012年:
1、包钢稀土及赣州稀土等大的分离厂有可能保价进行再次停产,或稳价收购;
2、各地稀土私采及环保政策将延续2011政府管制力度,上游产品的输出将得到明显的遏制;
3、各地应发展具区域特色稀土产业,国家扶持的稀土新材料及深加工将凸显,那么下游采购量也将有所上升。那么2012稀土市场价格至少保持与2011平均价格走势大可能总持平。
同样是被列入待审企业名单的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也是北方稀土行业的佼佼者,商务部规定,待审核的20家企业如在2012年7月底前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核查,商务部将即时下达配额;如2012年7月底前仍未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核查,商务部将不再对其下达出口配额,所余配额另行分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和包钢稀土都属于轻稀土的重要企业,两家企业的出口配额总量超过两千吨,失去出口资格的可能性很小,当然半年的时间足够整改。
数据显示,由于下游采购上对年后稀土市场价格不明然,担心2011下半年下降的稀土价格在节后可能会重复2011上半年稀土价格暴涨,发布供应信息的企业会员收到的稀土询价信息增多。
当然,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随着下游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预计2011年-2014年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年均增速在25%以上,到2014年总需求量将增长至32000吨左右。也有人看好节后市场,认为只要三月份外围开始采购,市场就会有所好转,日前包钢稀土官网公示:包钢稀土2012年将重点做好九项工作,包括:稀土五大功能材料,延伸产业链;稀土产品电子交易等规划有利于稳定2012的稀土价格。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实施一项面对"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项,着力提升"双稀"产业五大方面的规模化水平。由于稀土功能材料具备较大优势,未来更有望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且随着双稀产业专项的实施,也将促进国内稀土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扭转目前行业低迷的局面。由于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为国内稀土永磁行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速高性能钕铁硼需求的释放,因此预计行业未来仍将保持增长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