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十个煤炭储备基地
2009年08月14日 11:7 3893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徐炜旋
中国神华董秘黄清告诉本报,十大煤炭储备基地将作为国家煤炭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国家支持下的商业储备基地:由神华出资建设,而国家出台配套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目前,神华已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全国各地调研,启动选址工作,预期十大储备基地将主要布局在沿海沿江地区,而每个基地规模将控制在1000-2000万吨之间,选址完成后再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为何选择神华?
事实上,早在2003年年底,煤炭工业协会就曾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而五年后(2008年初)南方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导致的“大煤荒”,更加快了相关部门研究的步伐。
今年6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完成的国家煤炭储备体系方案正式上交国务院。两个月后,国家发展委正式委托国内煤炭巨头中国神华启动煤炭储备试点,开建十大煤炭储备基地。
而实际上,在此之前,山东龙口、河北曹妃甸已开始尝试建设煤炭储备中心。其中龙口储备项目一期工程年设计配送能力为1000万吨,远期目标为5000万吨,全部建成后,可基本保障胶东半岛50%以上的用煤量。
据本报了解,除神华外,也有不少企业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有意参与煤炭储备基地建设,但国家发改委最终选择了此前并没涉足煤炭储备项目的中国神华。
“国家发改委选择神华是因为神华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央企身份。”中国神华一人士告诉本报,神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至少能保证煤源的稳定供应,而且央企身份也能在必要时候助力国家稳定煤炭市场。
与石油、粮食储备相似,国家建立煤炭储备体系除保证国内煤炭市场稳定供应外,防止煤价大幅波动也是其收储的主要目的之一。
“利用央企平台建立起来的煤炭储备基地,可在中间商或生产商囤货拉高煤价时,通过抛储来达到平抑煤价的目的。同理,在发生类似金融危机导致煤价大幅下降时,可主动收储来稳定煤价,帮助煤炭企业度过难关。”上述神华人士指出。
除此之外,黄清也告诉记者,神华拥有自己的运输网络,包括自有铁路和港口,使得神华在保证煤炭基地时能有效运转,这是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
煤炭储备想法已提出多年,但此前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最主要原因是煤炭储备“高成本”引发对储备方式的争议。与其它大宗商品不同,煤炭只能露天存放,且本身容易自燃,再加上风化会使其热值降低,这决定煤炭无法大规模静态储备。
这种特性也使得业内不少专家倾向于煤炭储备的方式更应注重资源的储备而非现货储备,但此次国家发改委委托神华建设十大煤炭储备基地实际上已为为此争议定调。
煤炭储备体系研究团队带头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钱平凡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煤炭储备可以借鉴粮食交易储备体系,通过完善配煤体系,使供应链下移,实现动态现货储备。
这一想法此次也将应用到神华即将建设的十大储备基地中。黄清告诉本报,神华十大煤炭储备都将采用动态储备模式,每个储备基地就是一个煤炭集散中转地,所有煤炭都必须流转,至少三个月得一轮换,这使得储备基地对货源和物流的要求更高。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